目前,幸运咖门店数已超7000家,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成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蜜雪集团对幸运咖的规划显然不满足于现状,其万店目标背后是供应链与市场策略的双重驱动。
在供应链方面,蜜雪集团展现出了强大的整合能力。新投产的大咖海南工厂咖啡豆烘焙线年产能超2万吨,此前大咖温县工厂的年产能也已达到8000吨规模。这种规模化的供应链布局,不仅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也为幸运咖提供了成本优势。依托蜜雪在现制饮品全产业链的优势,幸运咖向加盟商供货的价格不到70元/公斤,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00元以上水平,为加盟商创造了可观的盈利空间。
市场策略方面,幸运咖采取了重点布局高势能城市的策略。一线城市作为消费力强劲的市场,幸运咖已验证其盈利性,并持续打磨门店模型。例如,一线城市门店面积集中在20~30平方米,有效降低了加盟商的经营成本。同时,幸运咖还推出一系列加盟商扶持政策,如特定城市加盟扶持政策,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六大城市推出单店总减免3.4万元的优惠,进一步激发了加盟商的热情。
近期,幸运咖迎来了销售高峰。7月12日,幸运咖店均营业额达到5732元,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当日单店外卖最高单量达到3095单。这一销售佳绩的背后,是幸运咖对外卖与线下双轮驱动策略的成功运用。
尽管外卖补贴在推动销售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幸运咖对外卖补贴持审慎态度。品牌方强调,无论怎么补贴,都要保证门店利润,不能伤害加盟商和品牌。这种理念下,幸运咖将外卖视为辅助渠道,而线下门店则是其基本盘。通过优化门店模型、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幸运咖在线下市场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幸运咖的扩张背后,是中国咖啡市场的日益成熟。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人均咖啡杯数已由2016年的9杯提升至2023年的16.74杯,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瑞幸、库迪等品牌的营销推动和9.9元战略,进一步普及了咖啡消费。
然而,与北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咖啡市场的连锁化率和人均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截至2025年4月,国内咖啡门店CR5为27.5%,远低于茶饮市场的46.9%,更无法与美国市场67.6%的CR5集中度相提并论。这种市场格局为幸运咖等新兴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幸运咖坚持“高质平价”的定位,不会刻意高端化,而是通过规模扩张和营销投放来提升品牌影响力。这种策略与瑞幸等品牌从高线城市往低线市场扩张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幸运咖则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然而,从一线城市盈利和加盟咨询电话激增的现象来看,幸运咖的策略已初见成效。
尽管幸运咖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品牌力上与瑞幸、库迪等品牌仍存在差距。咖啡在中国市场仍具有浓郁的“中产”饮料属性,品牌扩张上的优势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至关重要。
幸运咖内部对于品牌力的提升有着清晰的认知。他们坚持“高质平价”的定位,同时随着规模扩张加大营销投放规模。这种策略既保持了品牌的亲和力,又通过规模效应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此外,幸运咖还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者体验,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随着咖啡市场的竞争加剧,幸运咖等品牌需要不断升级营销战略以应对市场挑战。从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到品牌传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而在这背后,是营销人才的支撑和推动。
对于希望深入学习营销战略与增长策略的企业家和营销管理者而言,首席营销官(CMO)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该课程聚焦于营销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实践案例,通过系统学习和实战演练,帮助学员提升营销战略思维和执行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