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鑫科技启动 IPO 辅导:冲击 “存储芯片第一股” 的国产突围

成立九年后,国内 “内存一哥” 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踏上上市征程。7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位于安徽合肥的长鑫科技在安徽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启动 A 股上市进程,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证券。这家注册资本达 601.9 亿元、无控股股东的企业,有望成为 “存储芯片第一股”,其 IPO 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折射出国产 DRAM 芯片突围的产业意义。

行业地位:国产 DRAM 的领军者

长鑫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全资子公司长鑫存储 —— 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唯一实现大规模量产通用型 DRAM 的 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DRAM 作为与 CPU 直接交换数据的易失性存储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PC、AI 服务器等场景,是存储芯片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

全球 DRAM 市场长期由三星、SK 海力士、美光主导,2025 年第一季度三家合计占据逾九成份额。长鑫存储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垄断格局:2018 年研发国内首个 8Gb DDR4 芯片,2019 年实现与国际主流同步的 8Gb DDR4 量产,2023 年推出面向中高端移动设备的 LPDDR5 系列产品。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2025 年长鑫存储 DRAM 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50%,市场份额从第一季度的 6% 提升至第四季度的 8%,DDR5 和 LPDDR5 产品占比分别增至 7% 和 9%,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存储芯片厂商。

资本历程:49 家股东背后的产业协同

长鑫科技的股东阵容庞大,总数达 49 家,其中国资背景与市场化资本交织,体现出产业与资本的深度绑定。第一大股东为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直接持股 21.67%;合肥市国资委旗下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持股 12.43%,安徽省投资集团持股 8.87610%,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股约 9.8%—— 国资背景股东的密集布局,凸显了其在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

市场化投资机构同样活跃,中金、君联、兰璞、基石、云锋、华登国际等知名 VC/PE 纷纷入局,美的、阿里巴巴、TCL 等产业巨头也通过投资参与其中。2024 年 3 月的最新一轮融资规模达 108 亿元,兆易创新以 15 亿元增资,持股比例从 0.95% 提升至 1.88%,投前估值确定为 1399.82 亿元,创下国内半导体非上市公司估值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长鑫科技与兆易创新的关联紧密。长鑫科技董事长朱一明同时是兆易创新的创始人与董事长,CEO 曹堪宇曾任兆易创新战略市场副总裁。2017 年,兆易创新与合肥产投合作启动 12 英寸晶圆存储器研发项目,预算 180 亿元,长鑫科技正是该项目的运营主体,这种渊源为两者的技术协同与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

IPO 之路:从暂缓到重启的产业考量

长鑫科技的上市计划并非一帆风顺。2023 年上半年传出启动筹备、目标估值不低于 1000 亿元的消息,但受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同年 12 月暂缓进程。此次重启 IPO,时机选择与行业趋势密切相关:全球 DRAM 市场需求随 AI 服务器、移动设备升级而增长,长鑫存储的产能与技术持续突破,为上市提供了业绩支撑。

从行业层面看,长鑫科技 IPO 具有标杆意义。作为国产 DRAM 的领军者,其上市融资将加速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助力突破国际垄断。目前,国内 DRAM 市场高度依赖进口,长鑫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辅导备案文件显示,其 IPO 募资或重点投向先进制程研发、晶圆厂扩建等领域,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在半导体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企业资本运作能力至关重要。【企业资本运作与 IPO 上市实务研修班】专注培养相关能力,助力企业把握上市机遇。课程详情可点击链接https://www.bjs.org.cn/cc/16514/703.html了解,探索半导体企业的资本进阶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