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行业:在红海中搏杀,向蓝海里寻机

“打得很凶,堪称惨烈”,一位扫地机器人头部厂商负责人对刚结束的 “618” 大促的描述,道出了当下扫地机器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头部企业在艰难守擂,大疆、美的等新入局者又虎视眈眈。在这片赛道上,“红海激战” 与 “蓝海诱惑” 交织,“技术战” 与 “价格战” 并存,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迈入深水区。

红海厮杀与蓝海机遇并存的市场格局

今年 “618”,原本价格高昂的扫地机器人出现明显降价,许多产品从五六千元降至三四千元 。这一变化背后,是行业竞争加剧的体现。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扫地机器人已迈入成熟期,市场呈现二八格局,头部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随之而来 。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前五名企业占据 89.2% 的市场份额,形成头部玩家主导的局面。

即便市场竞争激烈,仍有新势力不断涌入。2025 年 5 月末,市场消息称大疆耗时 4 年多研发的扫地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大疆凭借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优势,其视觉导航、空间建图等核心技术可迁移至扫地机器人领域,且成熟的销售体系与品牌知名度,为其进军该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统家电巨头美的也持续加码扫地机器人业务,尽管该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但其董事长方洪波表示,由于该业务具有全球性需求,仍将坚持投入。

从市场发展潜力来看,扫地机器人行业仍存在巨大的 “蓝海” 空间。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零售额和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 41.1% 和 31.7%,2025 年前 4 个月,线上销售额与销售量同比分别激增 67.0%、58.1% 。不过,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约 6%,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国补政策刺激、技术突破以及 “懒人经济”、消费升级等因素,推动行业持续增长,长远来看,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技术创新与价格博弈交织的竞争态势

在产品技术层面,扫地机器人行业掀起了新一轮 “军备竞赛”。2025 年 1 月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追觅科技展出搭载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引发行业关注 。如今,用户对扫地机器人的需求已从基础扫地,升级为追求 “扫、拖、消、护” 一体化全能体验,机械臂外扩、AI 脏污识别等功能成为高端产品标配。

近年来,扫地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自动上下水、全基站等新功能不断涌现,算法与 AI 应用的提升,减少了人为干预,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各品牌在高端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争夺份额,如石头科技推出 “机械臂 + AI” 的 G30 探索版,云鲸推出采用履带热活水循环洗地清洁方案的逍遥 002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行业 “技术内卷” 多为 “微创新”,突破性成果较少,新技术普及速度快,高端产品差异化不足。

与 “技术战” 同时进行的是 “价格战”,这让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企业既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以争夺高端市场,又要通过降价抢占中低端市场,这对利润产生了影响。以石头科技为例,2024 年其营业收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滑,智能扫地机及配件毛利率也有所降低,而研发投入却持续增加 。

从单一产品向生态布局的战略转变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扫地机器人正从单一清洁工具向家庭智能生态核心枢纽转变。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其全屋智能生态战略布局中,扫地机器人已实现部分服务型机器人功能 。拥有机械臂和 AI 技术的扫地机器人,可叠加更多智能模块,拓展功能。

行业内普遍认为,扫地机器人是布局全屋智能的重要 “生态卡位”,大疆、美的等企业布局该领域,不仅是为了产品本身的盈利,更是为了争夺全屋智能 “入口” 和 “生态位” 。在国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石头科技、云鲸、追觅科技等企业在海外市场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外市场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在扫地机器人行业竞争愈发复杂的当下,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实现突围?【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开设,为期 1 年,面向企业高管、战略规划人员等,助力学员掌握战略落地关键技能,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培育领军人才,引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稳健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