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进阶之路:成本突围 + 全球布局,剑指行业新巅峰

作为中国农牧行业标杆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在经历猪周期波动后,正以显著的降本成效和清晰的战略调整重新锚定增长坐标。在 6 月 18 日召开的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管理层披露了业绩修复路径与中长期战略规划,勾勒出从传统养殖企业向国际化全链服务商的转型蓝图。
2024 年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 1031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74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延续回暖态势,营收 244.2 亿元、净利润 4.45 亿元,同比双增长的业绩表现,印证了其穿越行业周期的韧性。总裁陶玉岭在会上指出,公司已走出低谷期,基于饲料、猪产业两大核心业务,将战略目标修订为 “国际领先的养殖业全链服务商”,形成国内与海外市场联动、三大业务单元协同的发展格局。
在生猪养殖这一核心业务板块,新希望的降本成效尤为瞩目。2024 年公司销售生猪 1652 万头,位居国内上市公司第三。面对猪价波动压力,企业将成本优化作为核心抓手 ——2024 年前 25% 优秀场线养殖成本为 13.6 元 / 公斤,2025 年一季度已降至 12.5 元 / 公斤,且呈现逐月持续优化趋势。财务总监史涵透露,公司有信心在 2025 年底将优秀场线成本进一步压缩至 12 元 / 公斤以内,这一水平已接近行业头部企业成本区间。成本优势的建立,源于养殖流程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升级及种猪性能改良等多重举措,例如通过智能饲喂系统降低料肉比,依托基因选育提升母猪繁殖效率。
在战略布局上,新希望构建了 “双市场驱动、三单元协同” 的增长模型。国内饲料业务聚焦 “提规模、提效率,调结构”,针对前两年增长乏力的局面,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特种饲料品类恢复竞争力;海外业务则成为最亮眼的增长极,1999 年布局越南市场以来,2024 年海外饲料销量达 525 万吨,2025 年目标 600 万吨。史涵表示,未来 3-5 年将新增 300-400 万吨海外产能,重点围绕越南、印尼等 “一带一路” 国家,实施 “满产 - 扩产 - 再满产” 策略,聚焦高毛利产品结构调整,海外业务有望成为继饲料、猪产业后的 “第三增长极”。
行业分析指出,新希望的战略调整契合农牧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国内生猪养殖进入成本竞争时代,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 年全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约 16 元 / 公斤,新希望通过成本领先已建立竞争壁垒;另一方面,海外饲料市场仍处于增量阶段,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人均饲料消费量不足发达国家的 30%,为头部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董秘赵亮强调,无论猪价如何波动,公司将专注内功修炼,通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建设,在周期波动中获取均衡利润。
农牧企业的战略转型与成本管控,本质上是营销思维与增长逻辑的重构。【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聚焦企业在农牧等传统行业的创新突围,课程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营销国际协会 SMEI 联合打造,为期 1 年,针对市场经理、营销总监等中高层管理者,通过供应链优化、数字化营销等模块,助力企业在成本竞争时代构建差异化优势,实现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的战略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