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提前发布,抢占市场先机
进入6月中旬,冰淇淋迎来了销售旺季。面对中国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曾经的外资巨头如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面临客流量持续下滑的挑战。与此同时,本土品牌蒙牛、伊利等乳企则将目光投向了毛利率更高的冰淇淋业务,以弥补液态奶业务的增长瓶颈。尤其对于即将独立上市的和路雪而言,今年的市场表现尤为关键。早在1月份,和路雪便推出了31款新品,比去年提前两个月,创下历史新高。同样在1月,认养一头牛推出了10余款新品,4月优诺也宣布其希腊酸奶冰淇淋系列上市,正式进军冰淇淋市场。
乳业专家宋亮指出,今年市场上产品和品牌的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尽管新品频出,但在实际销售中,传统大单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在一家上海山姆超市内,优诺的新品虽然吸引了不少目光,但更多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选择那些常年销量靠前的经典口味。
价格不再是主要竞争手段
过去几年,冰淇淋市场的价格战曾是各大品牌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行业逐渐回归理性,简单的价格战已不再是今年的主要竞争方式。据光明乳业冷饮业务的数据显示,2025年的销售趋势优于2024年,而伊利股份一季度的冷饮业务营收虽有轻微下滑,但较去年全年明显收窄。
宋亮认为,企业有时会主动调低价格以拉动销量,同时给竞争对手施加压力。例如,如果某头部品牌的冰品业务已经超额完成目标,其他企业可能会将价格调整到四五元左右以保持竞争力。尽管如此,合理定价依然是关键。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门店零售额虽持续下滑,但通过快闪店等营销活动,成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4月底,哈根达斯在上海山姆店的快闪店内,商品价格较门店日常销售价格有所下调,当天的快闪店价格为189.9元任选十种口味,相较于去年同期略有上涨。
市场需求多元化,推动品牌创新
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冰淇淋品牌不仅需要在新品研发上下功夫,还需注重市场营销和用户体验。例如,阿雯的小店开业以来,芝麻脆皮和可乐冰这两款经典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小店的畅销品。这表明,即使是在新品层出不穷的当下,满足消费者的怀旧情怀和基础需求依然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此外,冰淇淋的定价策略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大部分冰淇淋的零售价格集中在四五元左右,而在旅游景区等特殊渠道,平均价格仍维持在8~10元之间。尽管如此,对于企业来说,这一价位仍然能够保证较高的利润空间。
营销创新引领增长
冰淇淋市场的激烈竞争,反映出品牌在新品研发、价格策略及市场需求把握上的全方位较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需不断创新营销策略,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营销能力和战略视野的企业管理者而言,【首席营销官(CMO)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高端平台。课程围绕中国复杂市场环境设计,助力企业管理者掌握营销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方法,提升应对变革与不确定性的综合能力。更多详情,请访问这里。
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