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不是万能钥匙
2025年6月,库迪咖啡再次以1.68元的极端低价单品引发市场关注,试图通过平台补贴快速获取流量红利。然而,这种价格驱动的扩张方式并未带来预期的品牌效应,反而暴露出门店运营压力加剧、员工负荷加重、加盟商信心下滑等结构性问题。相比之下,瑞幸自2020年财务风波后,通过精细化运营和产品创新逐步走出低谷,并于2024年实现全年营收344.75亿元、净利润35.38亿元,真正完成“上岸”。
快速扩张背后缺乏系统支撑
瑞幸的成功不仅依赖于闪电式扩张,更在于同步完成了供应链优化、数字化管理、用户运营体系构建等关键能力的建设。而库迪虽然沿用了类似的打法——明星代言、价格攻势、快速开店,但在组织能力和资金支持上存在显著差距。库迪宣称采用“风险共担”的联营模式,降低加盟门槛,但大量门店在补贴结束后陷入亏损。部分单店加盟商反映,补贴分配不均、线上订单挤压线下客流、员工收入未随工作量提升等问题持续存在,导致门店运营难以维系。
资本逻辑不同,影响战略纵深
瑞幸在成立初期便获得多轮融资,并最终登陆美股市场,为其早期扩张提供了充足弹药。而库迪成立近三年来尚未披露任何融资进展,主要依靠创始团队和少量自有资金推动扩张。与此同时,陆正耀个人面临多项法律与财务风险,被执行金额高达2.78亿元,进一步削弱市场对其长期信心。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当前咖啡市场已从蓝海变为红海,库迪所面对的竞争环境远比当年瑞幸复杂。在缺乏资本加持的情况下,继续依赖价格战将使企业面临更高的资金断裂风险。
品牌与用户价值错位,低价≠忠诚度
尽管库迪频繁推出新品、与热门IP联名、签约顶流代言人,试图塑造年轻化品牌形象,但其核心策略仍聚焦于价格刺激。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种“平台补贴换用户”的做法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粘性,一旦补贴结束,用户流失将成为必然。
此外,库迪对“全场9.9元”策略的长期承诺,也限制了其未来调价空间。在成本结构尚未清晰、供应链整合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低价将压缩利润空间,进一步制约品牌升级。
从“模仿者”走向“创造者”,才是突围之道
陆正耀曾凭借瑞幸开创中国咖啡行业的新格局,但库迪的实践表明,仅靠复制原有模式无法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在消费升级向理性回归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品牌定位、用户价值与组织能力之间的协同关系。
对于希望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增强组织韧性、实现稳健发展的企业管理者而言,【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高端平台。课程围绕中国复杂市场环境设计,助力企业管理者掌握战略制定与执行的核心方法,提升应对变革与不确定性的综合能力。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模仿谁,而在于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