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一则由奇瑞旗下CVC(企业风险投资)主导的上市公司并购案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设立专项基金,拟以15.75亿元现金收购鸿合科技25%股权,从而实现对其控制权的获取。这是“并购六条”政策出台以来,首例由CVC主导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标志着产业资本在并购市场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奇瑞为何出手鸿合科技?
鸿合科技主营业务聚焦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虽受行业波动影响,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下滑,但其拥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技术积累,在交互显示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同时,公司现金流稳定、负债率低,属于优质控股权交易标的。
此次收购方瑞丞基金为奇瑞控股集团与奇瑞汽车旗下的产业投资平台,管理资产覆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业内分析认为,双方存在明显的协同潜力:一方面,鸿合科技的交互显示技术可应用于奇瑞智能座舱系统,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奇瑞在海外渠道资源方面的积累,也有望助力鸿合科技拓展国际市场,突破原有业务天花板。
CVC崛起,并购市场迎来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一级市场“退出难”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政策对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加大,并购成为创投机构和产业资本关注的重点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至少6起由创投或产业资本主导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案例,包括启明创投、梅花创投、德弘资本等纷纷下场。
CVC作为产业资本的重要代表,相较于传统财务投资者,更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厚的产业认知与项目筛选能力;二是基于产业生态的资源整合能力;三是长期战略赋能,有助于被投企业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并购易,整合难:考验才刚刚开始
尽管并购交易本身已不再罕见,但真正决定成败的是后续整合。瑞丞基金董事长吴晓东曾主导京东方、蔚来等重大项目,其产业操盘经验或将成为整合鸿合科技的关键支撑。此外,梅花创投、启明创投等也在尝试通过丰富的被投企业资源,为并购标的导入更多产业协同机会。
不过,整合并非易事。陈思南指出,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从“投资思维”转向“产业思维”,并建立系统的投后管理体系。相比国资背景的买家,CVC虽然在政策支持和地方资源上略逊一筹,但在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等方面更具深度介入能力。
如您希望深入了解企业在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及IPO上市等方面的实务操作与战略规划,欢迎参加【企业资本运作与IPO上市实务研修班】。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北京相关研究机构联合打造,系统讲授企业融资、并购整合、合规申报等关键环节,适合企业高管、法务、财务负责人及投资机构从业者学习。为期一年的学习周期,每月集中授课一次,帮助学员掌握资本市场的核心规则与实战技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