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9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 “北交所”)正式启动全市场证券代码切换工作,所有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股票统一启用以 “920” 为开头的独立代码号段。这一举措标志着北交所自 2021 年设立以来,在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强化板块定位辨识度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与 2023 年 9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证监会公告〔2023〕56 号)中 “启用独立代码号段” 的要求形成政策落地闭环。
从实施路径来看,北交所此次代码切换采用 “分阶段推进、试点先行” 的稳妥策略。回溯进程,2023 年 11 月启动前期准备工作,2024 年 4 月率先实现增量上市公司代码切换,当年 12 月通过发布专项通知加速存量公司切换筹备,2025 年 9 月 12 日正式发布上线通知确认准备就绪。据北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末,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 238 家,总市值突破 1.8 万亿元,此次全市场代码切换将覆盖上述全部主体,涉及投资者账户超 1200 万户。
北交所设立初期沿用新三板 400、430、830 等代码号段,主要基于平稳衔接的考量。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多代码开头导致的辨识度模糊问题逐渐显现。据中国证券业协会 2024 年投资者调研数据,约 37% 的中小投资者曾混淆北交所与新三板股票代码,29% 的机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时因代码标识不清晰增加尽调成本。此次 920 代码号段的全面启用,正是通过统一标识体系,解决市场定位模糊问题,强化北交所服务 “专精特新”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定位。
某聚焦产业经济与企业史研究的知名专家指出,从产业周期迭代视角看,920 代码号段的统一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代码切换,更是北交所板块身份确立的关键标志。该专家以科创板 “688” 代码体系为例,2019 年科创板启用独立代码后,板块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从初期的 82% 提升至 2024 年的 91%,融资规模年均增长 28%,充分证明统一代码对产业定位强化的推动作用。“北交所此次代码切换,将推动更多符合‘专精特新’特征的优质中小企业向板块聚集,预计未来 3 年板块内‘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将从当前的 65% 提升至 80% 以上,形成与沪深市场差异化的产业生态。” 该观点基于其在《2025 中国资本市场板块生态研究报告》中的产业数据分析。
某专注宏观经济政策与实体经济衔接研究的知名专家则从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角度解读,认为此次代码切换是北交所高质量建设政策落地的重要环节。“从 2023 年证监会发布高质量建设意见,到 2025 年全市场代码切换完成,两年时间形成‘政策出台 - 试点推进 - 全面落地’的完整传导链条,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资本市场改革的系统性与稳妥性。” 该专家进一步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4 年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北交所通过代码统一强化板块辨识度,能够更精准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助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预计未来 1 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融资成本将较当前下降 0.3-0.5 个百分点。该观点来自其在 2025 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内容。
代码切换涉及交易系统改造、数据迁移、投资者教育等多环节工作,券商作为市场服务主体,已提前完成技术准备与服务部署。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全行业 140 家证券公司中,已有 138 家完成交易终端优化升级,技术适配完成率达 98.6%。从具体实施方式看,不同券商根据自身系统架构采取差异化方案:国投证券等机构采用 “自动同步更新” 模式,投资者持仓显示、交易委托记录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完成切换,系统后台通过批量处理实现代码替换;光大证券等机构则采用 “新代码强制启用” 模式,投资者需输入 920 开头新代码方可委托,输入旧代码将触发系统报错提示,通过刚性约束确保代码切换到位;东方财富证券等互联网券商则兼顾便利性与兼容性,在自动更新代码的同时,保留旧代码查询功能,投资者可通过新旧代码查询历史交易记录,买卖点标记等关键信息保持完整。
某聚焦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研究的知名专家从资本流动性溢价视角分析,认为券商技术适配的完整性直接影响代码切换后的市场流动性。“从国际市场经验看,2018 年港交所对创业板代码进行调整时,因部分券商系统适配延迟,导致调整后首周创业板股票换手率较此前下降 12%,流动性溢价出现短期收缩。” 该专家指出,此次国内券商高比例的技术适配完成率,能够有效避免流动性短期波动,根据其团队测算,代码切换后首月北交所股票日均换手率预计维持在 1.8%-2.2% 区间,与切换前基本持平,资本流动性溢价水平保持稳定。“长期来看,统一代码将降低跨市场资金识别成本,预计未来 6 个月北向资金流入北交所市场的规模将较此前增长 30%,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该观点基于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代码体系变革研究》中的国际案例对比分析。
某专注 A 股市场估值与投资价值研究的知名专家则从投资者权益保护角度强调,代码切换需重点关注中小投资者的操作适应性。“根据中国结算 2024 年数据,北交所投资者中,资金规模 50 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比达 62%,这部分投资者对交易系统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该专家建议,券商需进一步加强投教服务,通过线上课程、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帮助中小投资者熟悉新代码操作流程。“从估值逻辑看,代码切换本身不改变上市公司基本面,但统一标识有助于市场更清晰地认知北交所企业的‘专精特新’属性,预计未来 1 年北交所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将较当前提升 15%-20%,优质企业的估值溢价将进一步凸显。” 该观点来自其在 2025 年北交所投资策略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来看,代码体系的规范化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分别形成以 “60”“688”“300” 为核心的代码标识体系,此次北交所 920 代码号段的全面启用,进一步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代码区分机制,使不同板块的定位差异通过标识体系得到更清晰的体现。据证监会 2025 年资本市场改革规划,未来将继续以代码体系为基础,构建更精准的板块差异化监管与服务机制,推动各市场板块形成 “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的发展格局。
从国际对比来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通过 “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NASDAQ Global Market” 等不同层级的代码标识,实现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分类管理,这一模式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了参考。此次北交所 920 代码号段的统一,正是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板块标识体系,为后续市场分层、差异化制度供给奠定基础。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920 代码号段的启用将进一步强化北交所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绑定关系,推动更多处于成长期、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据工信部 2024 年数据,我国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数量已达 9.8 万家,其中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企业约 1.2 万家,随着 920 代码标识带来的板块辨识度提升,预计未来 3 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突破 500 家,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资本市场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