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这一举措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引发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犀利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出口产品成本会直线上升,这对依赖国际技术与资源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会压缩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还会降低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企业为维持利润,往往会将部分甚至全部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最终导致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与此同时,企业供应链的复杂性也会显著增加,经营风险急剧加剧。”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而言,如何化解因税额暴增而引发的出口难题,已成为燃眉之急。从政策维度出发,金融市场又该如何发力,助力外贸中小企业抵御可能面临的经营困境呢?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给民营和中小微外贸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政策层面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救急’手段,也要着眼长远,给予企业持续‘赋能’。中小微企业在外贸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政策制定需精准聚焦,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杠杆效应,助力企业熬过短期难关,通过强化能力建设,提升企业韧性与竞争力。这不仅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我国外贸主体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田轩认为,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 政策,短期内采取贸易反制是必要手段。但要从根本上应对其带来的影响,还需各类政策协同发力。
缓解资金压力,为企业“输血”
中小微外贸企业向来面临资金流薄弱、融资困难等顽疾。关税冲击之下,相关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更是如泰山压顶。因此,提供精准且有效的金融支持迫在眉睫。曾刚指出,可以考虑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给予专项中长期融资额度,或者设立专门的信贷计划,以定向低息贷款帮助企业满足资金周转需求。同时,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为涉足高风险市场的外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降低其经营风险。
除了间接融资渠道,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可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借助政策担保或信用增级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比如,可借鉴科创债模式,推出专项涉外民企债品种,重点扶持外贸领域的中小微企业。
针对科技型外贸企业,明明建议设置债券融资专属通道,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技术研发、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以及海外市场拓展。例如,支持企业通过科创债融资,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有效规避关税风险。此外,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助力中小微企业更便捷地获得融资。
缓解外贸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还需强化其他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曾刚建议,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机制,提升退税效率,放宽相关企业退税条件,缩短资金回笼周期,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支持。同时,在税负方面,对外贸导向的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减免政策,如降低所得税或豁免部分关税,切实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曾刚还强调:“贸易摩擦背景下,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帮助企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如远期、期权等,提供低成本的避险产品。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培训与业务指导,助力其合理运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从容应对市场波动。”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新“蓝海”
内需是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置于各项工作任务之首,明确提出 “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齐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有券商研究人员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充分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就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内驱力。除降低资金成本外,支持外贸类中小企业出口转内销,在刺激消费领域多下功夫,是对中小企业最切实的支持。”
田轩指出,外贸类中小企业可通过优化销售模式,提高内销比例,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曾刚认为:“可发挥央企国企的规模带动效应。通过构建产业协调与政策联动机制,借助地方性和行业级平台,为中小微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同时,不同政策部门加强协作,优化企业融资、税收与市场渠道开拓等一体化联动支撑体系。”
提升转型能力,实现蜕变升级
田轩认为:“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外贸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产品附加值,加速转型升级进程,积极寻求多元化市场布局,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进行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二是加强全球产能布局,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降低关税成本,同时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曾刚也表示,可以加快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补贴或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入电商平台、数字化管理工具等,提升企业竞争力。从长远来看,需要政策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例如,深化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的经贸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国际市场拓展服务。
田轩进一步指出,从长期发展视角看,应加大对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投入,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