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当下,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金融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建言献策,旨在破解当前科技金融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一、科技金融新挑战:融资难、融资贵凸显
尽管我国已形成以银行信贷为主、股权投资为辅、科技保险为补充、政府资金信用为支撑的多元化、多层次科创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但科技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董事长黄毅指出,当前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由于缺乏有效数据和评价标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政策引领: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安徽分行行长马骏建议,归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上的信息和数据,建立基础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信息库,为融资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同时,加强政府增信,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担保等措施,帮助科创企业更好获得金融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副省长王俊寿则强调,引导资金进一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科技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他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增信,同时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三、创新模式:投贷联动破解风险收益失衡
“投贷联动”作为融合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资的一种业务模式,被寄予厚望。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指出,投贷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贷款收益与风险难以匹配的问题,但目前仍存在风险收益失衡、风险“防火墙”难题等。为此,他建议构建风险共担机制,修订商业银行法,建立“法人隔离”防火墙机制,并培育专业评估能力,构建“技术+金融”评价体系。
四、多方共奏: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共同努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表示,科技金融不是银行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共奏的“交响乐”。有效的科技金融体系应包含政府部门、科技企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投基金、资本市场、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促进资本、技术、市场的高效对接。
五、社会资本入场:优化环境,激发活力
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不可小觑。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罗恩平指出,当前政府引导类基金等国有资本快速发展,但仍需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代表的社会资本,通过价值发现、资本支持、增信赋能支持企业发展。他建议优化政策环境,打通社会资本入市堵点卡点,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入市。
随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深入讨论和建言献策,科技金融的发展蓝图正逐步清晰。从破解融资难题到创新融资模式,从构建生态体系到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各方正携手共进,为科技金融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不断成熟,科技金融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