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的要求,资本市场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针对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提出了深化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股市重要性凸显稳市机制成关键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标志着股市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进一步分析,在全球资产定价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对内可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对外可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近年来,资本市场在稳定社会预期、助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服务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超2亿股民和7亿基民,股市的稳定不仅影响居民财富效应与消费信心,更关系到科技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畅通。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四成,资本市场已成为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摇篮。
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稳定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供给结构、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机构投资者和中长期资金相对较少。因此,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规模,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性。
去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措施,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造有利制度环境。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份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21.9%。未来,随着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以及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等政策的实施,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将进一步巩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有望改善。
改革优化发行上市制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这一举措得到了多位首席经济学家的肯定。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是监管的重要思路之一,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改革旨在助力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企业发展壮大。此举不仅有利于优质新兴企业稳健成长,还能够推动优质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进而使投资者能够更有效地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未来,随着“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为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提供绿色通道机制。
稳中求进资本市场改革步入新阶段
综合多位首席经济学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稳住股市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等举措,资本市场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和落地实施,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稳健、高效、包容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将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投资者也将享受到更加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此次十位首席经济学家的热议,不仅为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我国资本市场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