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资本市场新航向:深化投融资改革,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
发布日期:2025-03-07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热议中,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这一表述不仅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更为资本市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投融资平衡方面一直面临诸多挑战,如直接融资比重偏低、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波动较大等问题。因此,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为实现投融资动态平衡,需致力于建立公平、包容、透明的市场环境,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他指出,应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改革,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度,为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同时,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强化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及时,是提升市场公信力的关键。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强调,要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投资端,他提到要全力抓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落地执行,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在融资端,则要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壮大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长期投资力量。这一政策导向无疑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正经历从融资市场向投资融资均衡发展市场的转变。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分红和回购均创下历史新高,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些积极变化为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建议,应适当放宽或取消公募基金份额上市交易条件中关于基金募集金额和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的要求,以繁荣ETF市场。同时,他还建议优化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监管机制,将上市公司回购分红与控股股东减持限制挂钩,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则呼吁,将促进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作为当前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他建议加快优化相关法律与政策,构建一套能够体系化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养老计划参与人获得有吸引力长期投资收益的投资管理体系。

展望未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实现投融资平衡,将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优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稳定的明天。这不仅将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和财富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