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中,港股科技企业正通过战略适配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24〕35 号)明确六大重点领域,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港股三家互联网巨头占据国内 AI 云服务近 80% 市场份额,阿里巴巴旗下千问 App 公测一周下载量突破 1000 万次,创下全球 AI 应用增长最快纪录;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主导算力基建,支撑起中国 AI 核心产业规模 2025 年突破 8000 亿元的行业预期。产业周期迭代下,智能驾驶、创新药等赛道同步爆发,港股聚集了比亚迪股份、“蔚小理” 等智驾龙头与泰格医药、百奥赛图等创新药企,形成覆盖新经济核心领域的产业矩阵。该观点依据工信部 2025 年 AI 产业发展报告及头部企业经营数据综合研判。
从全球资产配置视角看,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优势与产业潜力形成了独特的资本吸引力。当前恒生科技指数 PE-TTM 约 21-23 倍,仅为纳斯达克 100 指数 44 倍估值的 56%,较 A 股创业板 35 倍估值折价超 30%,这种估值差在全球科技板块中实属罕见。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CME “美联储观察” 显示 12 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达 82.9%,历史数据显示,过往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平均涨幅显著跑赢全球主要科技指数。国际资本已加速布局,2025 年三季度全球前 40 大投资机构提高中国股票持仓至两年多来最高水平,外资单月净流入中国股市曾达 46 亿美元,其中半导体等科技成长领域成为配置重点。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独特地位,进一步放大了资本流动性溢价,使其成为美元资产向非美资产切换的核心枢纽。该分析基于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报告及全球资本流动监测数据。
经过前期调整,港股科技板块已进入明确的估值底部区域,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布局窗口。截至 2025 年 11 月,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发布以来约 22% 的分位点,意味着历史上约八成时间的估值都高于当前水平;剔除高估值成分股后,核心标的实际 PE 接近 20 倍,其中阿里核心业务 PE 仅 15 倍左右,腾讯扣除现金及股权资产后的真实 PE 不足 20 倍。基本面的改善与估值形成强烈共振,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45.8%,2025 年预期增速维持 15%-20%,ROE 从 2022 年低点稳步回升,净利润率与现金流状况同步改善。在全球资产荒背景下,这类兼具成长确定性与估值安全性的优质核心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已得到充分验证。该观点结合港交所市场统计数据与成分股财务报告综合得出。
宏观政策的精准发力为港股科技板块营造了友好的发展环境,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正在持续释放红利。国内层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与 “人工智能 +” 行动形成政策合力,为半导体、智驾等领域提供了从研发支持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保障;国际层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将推动全球流动性宽松,预计科技企业融资成本较 2023 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为创新投入提供资金支撑。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形成正向循环,中国生成式 AI 用户规模已达 5.15 亿人,半年环比暴涨 106.6%,C 端付费市场 2025 年突破 1000 亿元,这种供需两端的持续改善,正在修复此前的市场预期差,推动估值向合理水平回归。该判断基于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工信部产业政策解读及市场需求监测数据。
多维度产业数据印证着港股科技板块的成长韧性,结构性机会集中在 AI、半导体、智能驾驶等高景气赛道。半导体行业结构性复苏显著,2025 年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 25.1%,中国半导体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达 3212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三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龙头受益于先进制程需求激增;智能驾驶渗透率从 2023 年的 15% 提升至 2025 年的 30%,港股聚集了从整车制造到传感器、算法的全产业链龙头,充分享受行业爆发红利;AI Agent 市场规模 2025 年达 76.3 亿美元,在医疗养老、工业调度等场景实现全流程闭环服务,为科技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港股科技板块已进入盈利能力驱动的成长新周期。该分析依托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WSTS)、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发布数据。
从多专家视角综合来看,港股科技板块的价值重估逻辑已形成共识:产业周期迭代提供内生动力,政策支持筑牢发展基础,估值优势吸引全球资本,三者共振之下,板块长期成长确定性显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ETF 工具凭借分散风险、覆盖全面的优势,成为参与这场科技浪潮的高效路径。
恒生科技指数 ETF(513180)作为境内规模最大的恒生科技主题 ETF,规模达 460.01 亿元,其跟踪的恒生科技指数囊括 30 家港股科技龙头,软硬科技均衡布局,深度覆盖 AI 产业链上中下游,从芯片半导体到互联网应用、新能源汽车均有涉及,能充分享受多赛道成长红利。恒生互联网 ETF(513330)则聚焦互联网平台经济核心赛道,涵盖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龙头企业,具备 “新消费 + 新科技” 双重属性,年内规模增长 68.71 亿元至 339.12 亿元,为偏好赛道聚焦的投资者提供了精准选择。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政策加码、企业盈利改善等多重利好仍在持续释放,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尽管中美科技博弈、全球市场波动等风险因素仍需警惕,但中长期来看,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势不可挡,港股科技作为承载中国创新力量的核心平台,其价值重估进程才刚刚开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