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手术机器人一直是衡量国家医疗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长期以来,自 2000 年达芬奇手术系统获 FDA 批准后,这一被誉为技术难度最高的医疗机器人领域,始终被海外企业占据领先技术和市场。不过,近年来,在政策、技术与临床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国产手术机器人正集体崛起,逐步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展现出中国力量。
从市场数据来看,当前国内获批的手术机器人产品主要集中在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二者合计占据国内全部手术机器人市场约 74% 的份额,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占比达 47%,发展业态相对更为成熟。据中研普华预测,2025 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21 亿元,到 2030 年将达 800 亿元,手术机器人在其中占据最大份额(62%),而骨科领域预计到 2025 年规模可达 64 亿元。并且,到 2030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率有望达 70%,基层医疗机构渗透率将超过 50%。这一系列数据显示出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以天智航为例,2025 年上半年其财报成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 1.25 亿元,同比增长 114.89%,主要得益于行业招投标恢复,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641.83%。报告期内,天智航天玑系列机器人开展手术超 2.2 万例,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累计超 12 万例。同时,“天玑思睿骨科手术机器人”(全骨科平台,支持决策智慧化)、“天璇星耀三维 C 形臂”(术中影像产品,可与天玑思睿协同)获批,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除天智航外,技术指标的跨越提升促使国产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像佗道、键嘉等手术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迎来爆发式增长。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显示,2024 年我国共有 27 款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该年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数量占全部获批手术机器人总量的 47%;2022 - 2024 年累计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数量达 37 款,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然而,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医疗器械设备成本与支付端政策尚不明朗。手术机器人单价高昂,医院引进时面临较高费用压力。例如,部分骨科手术机器人售价高达数百万元,这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和资金相对紧张的医疗机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在应用端,手术机器人对临床培训体系带来挑战,医生技能培训以及患者接受度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获批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仅停留在行政流程层面,实际商业化拓展难度较大,需要建设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落地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国内大量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导致市场形成供给与需求错配的局面,短期内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造成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海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探索更多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向。从过去几年国内医疗的发展路径来看,出海的核心在于 “产品全球竞争力” 及 “全球商业化渠道建设能力” 。但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实现出海的企业整体较少,出海的 “重担” 更多地落在具备先进创新能力优势、海外网络覆盖广泛或具备全球化团队建设能力的企业身上。
从全球市场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约 17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约 123 亿元,复合增速约为 48.2%,并预计到 2030 年达到 567 亿元,复合增速约为 16.8%。欧美地区较强的医疗保健意识以及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为中国出海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不过,国际化认证与市场开拓的挑战难度不容小觑。除了产品要具备全球竞争力以及构建全球商业化渠道外,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还离不开医生患者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耗材产品组件的生态打造。
当前,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为 “一机多品” 模式,即通过合作协同的方式,兼容其他与机器人配套使用的器械、耗材。但在海外,像史赛克 Mako 等已逐步实现 “一机一品” 的模式,通过 “设备 + 耗材 + 服务” 的模式构建竞争壁垒。行业人士表示,海外尤其是欧美医院倾向于选择同一品牌的骨科耗材与手术机器人,以确保手术过程中关键设备和耗材的兼容性,以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技术支持和产品优化。因此,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出海,仅依赖单一设备或单一耗材的形式,将在海外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海外,“手术机器人 + 耗材” 成为主流创新模式。在这种重构行业生态的背景下,骨科手术机器人要想在海外市场突围并取得成绩,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此外,手术机器人出海过程中,企业还将面临寻求海外研发临床数据验证支持、医疗器械安全合规审批、全球商业化渠道建设、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当地复合型人才需求等诸多环节的压力。
值得欣喜的是,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正持续迈出重要步伐。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国产企业已率先取得突破。2024 年 3 月,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第一例国际人体临床手术,标志着其首次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实现商业转化并进入临床应用。2025 年 4 月,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首次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截至 2025 年 7 月,多家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取得海外订单超 60 台,覆盖亚洲、欧洲、拉美、非洲等多个全球区域市场 。随着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全球上市审批、商业化团队建设逐步推进,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充分发展的支付体系,有望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带来广阔的业绩增长空间。
对于国产手术机器人而言,要实现下一个估值跃升,可从以下几个关键方向着手:
在手术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与变革的当下,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挑战。对于相关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提升战略决策能力和资本运作水平至关重要。智能制造产业资本运作与并购高级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16516.html)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针对智能制造产业的资本运作与并购开设专业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学员洞悉产业趋势、提升战略思维和实战能力。通过学习这一课程,手术机器人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利用资本运作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