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登陆港交所!双登股份在 AIDC “新赛道” 上狂奔


2025 年 8 月,国内储能与锂电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双登股份”)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具体代码],此次 IPO 全球发售规模约 [X] 亿股,募集资金净额预计达 [X] 亿港元。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双登股份完成 “A 股 + 港股” 双资本平台布局,更使其成为国内首家聚焦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储能赛道的双上市企业,为行业探索 “储能技术 + 数字基建” 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从上市进程来看,双登股份的港交所登陆之路兼具 “速度” 与 “质量”。早在 2024 年 10 月,公司便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短短 10 个月内完成聆讯、路演及定价等关键环节。根据招股书披露,此次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AIDC 储能系统研发及产能扩建(占比 45%)、全球化营销网络搭建(占比 30%)、数字化管理平台升级(占比 25%),清晰的资金用途规划获得了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最终超额认购倍数达 12.8 倍,其中来自中东主权基金、欧洲养老金等长期资本的认购占比超过 60%,彰显市场对其 AIDC 赛道布局的信心。

一、AIDC 赛道:储能企业的 “第二增长曲线”

双登股份选择在港交所上市的背后,是其对 AIDC 赛道机遇的精准把握。随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作为 AI 算力基础设施,面临着 “高能耗、高电力需求、高可靠性要求” 的三重挑战。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5 年全球 AI 数据中心耗电量将突破 8000 亿千瓦时,其中储能系统作为保障供电稳定性、降低用电成本的核心环节,市场规模预计达 32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40%,成为储能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

相较于传统储能场景,AIDC 储能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一是高倍率放电需求,AI 服务器的瞬时算力波动要求储能系统具备 15 分钟内满负荷放电能力,这对电池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一体化解决方案属性,需融合储能电池、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及制冷设备,形成 “光储充冷” 协同体系;三是全球化布局趋势,海外 AI 数据中心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对储能企业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国际认证资质(如 UL9540、IEC62619)要求严苛。

双登股份在 AIDC 储能领域的布局可追溯至 2022 年,通过三年技术积累已形成核心竞争力:在产品层面,其自主研发的 “AI-ESS” 系列储能系统,采用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循环寿命突破 12000 次,充放电效率达 96.5%,可满足 AI 数据中心 7×24 小时不间断供电需求;在场景落地层面,已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字节跳动等企业达成合作,为全球 12 个大型 AI 数据中心提供储能解决方案,2024 年 AIDC 储能业务收入达 28.6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 2022 年的 8% 提升至 2024 年的 23%,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二、双登股份的 “赛道卡位” 优势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双登股份能在 AIDC 赛道快速突围,源于其在技术、供应链及客户资源三方面的深度积累。

在技术层面,公司构建了 “储能电池 + 系统集成 + 软件服务” 的全栈技术体系。其研发的 “长循环磷酸铁锂材料” 通过掺杂镍、锰元素,提升电池晶体结构稳定性,使储能系统在高倍率放电场景下的容量衰减率降低至每年 1.2%,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5%);自主开发的 EMS 系统可实时匹配 AI 数据中心的算力负荷变化,动态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帮助客户降低用电成本 15%-20%。截至 2024 年底,公司累计拥有 AIDC 储能相关专利 187 项,其中发明专利 63 项,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达 6.8%,高于储能行业平均研发投入(4.5%)。

在供应链层面,双登股份依托江苏泰州、四川宜宾两大生产基地,形成年产 15GWh 储能电池及 5GWh 储能系统的产能规模,其中 AIDC 专用储能电池产能占比达 40%。通过垂直整合正极材料、隔膜等核心环节,公司将 AIDC 储能系统的生产成本控制在 1.2 元 / Wh 以下,较同行低 8%-12%,在价格竞争中具备显著优势。同时,其建立的 “全球化供应链响应体系”,可通过越南、墨西哥海外工厂实现就近交付,将订单交付周期从 45 天缩短至 20 天,满足 AI 数据中心快速扩建的需求。

在客户资源层面,双登股份凭借多年锂电行业积累,形成 “B 端客户 + 渠道伙伴” 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国内市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国家电网等企业保持长期合作,为国内超 50 个省级数据中心提供储能服务;在海外市场,通过与 Schneider Electric、ABB 等国际电气企业合作,进入欧美高端 AIDC 储能市场,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达 35%,其中 AIDC 储能业务海外收入增速超 60%。

三、上市后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双登股份在 AIDC 赛道已取得先发优势,但登陆港交所后仍需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等挑战。从竞争格局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锂电企业已开始布局 AIDC 储能领域,凭借规模优势推出更低成本的产品;从技术风险来看,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突破可能对现有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形成冲击;从政策环境来看,欧美地区对储能产品的进口关税、碳足迹要求趋严,增加了海外市场拓展难度。

不过,市场机遇同样显著。一方面,全球 AI 算力需求仍在持续扩张,据麦肯锡预测,2030 年全球 AI 数据中心数量将较 2025 年增长 2.3 倍,为 AIDC 储能带来持续需求;另一方面,国内 “东数西算” 工程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 AI 数据中心建设加速,为双登股份提供了本土市场增量空间。此外,港交所的国际化资本平台将助力公司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加速技术并购与全球化布局,例如通过收购海外储能软件企业,提升 EMS 系统的 AI 算法能力,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

对于众多渴望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而言,双登股份的上市案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精准的赛道选择、清晰的业务布局、扎实的技术积累,是企业在 IPO 过程中获得资本认可的核心要素。而如何规划上市路径、优化资本结构、应对上市后的市值管理挑战,需要专业的知识与实战经验支撑。企业资本运作与 IPO 上市实务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c/16514/703.html)正是为企业提供此类支持的专业平台,课程涵盖 IPO 申报流程、招股书撰写要点、海外上市路径选择、上市后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核心内容,通过行业专家授课与标杆案例解析,帮助企业掌握资本运作技巧,在资本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