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恒瑞医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 —— 净利润同比增长 2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 10 个百分点,其中创新药出海收入达 18.6 亿元,同比增长 120%,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作为国内创新药领域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的这份成绩单不仅反映出其在创新研发与国际化布局上的阶段性成果,更折射出中国药企从 “仿创结合” 向 “全球创新” 转型的行业趋势。在仿制药利润持续承压、创新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恒瑞医药的增长路径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
业绩增长的动力结构:创新药与国际化的双重驱动
恒瑞医药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创新药业务已取代仿制药成为绝对主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比达 65%,较去年同期提升 8 个百分点,其中艾瑞昔布、卡瑞利珠单抗等核心产品持续贡献稳定收入,卡瑞利珠单抗单药销售额突破 30 亿元,在国内 PD-1 抑制剂市场的份额维持在 20% 以上。这种产品结构的优化,有效对冲了仿制药集采带来的利润压力 —— 受第七批集采影响,公司仿制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2%,但创新药的高毛利率(85% 以上)支撑了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国际化收入的爆发式增长是最大亮点。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出海收入达 18.6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 8% 提升至 15%。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卡瑞利珠单抗在海外市场的多适应症获批,其在东南亚地区用于肝癌治疗的适应症于 2025 年一季度获批,首半年销售额达 6.2 亿元;二是与国际药企的合作深化,通过技术授权(License-out)模式,向默克、默沙东等企业授权的 3 个创新药项目,上半年获得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合计 4.8 亿元。这种 “自主出海 + 合作共赢” 的国际化路径,既降低了海外市场拓展的风险,又快速实现了收入转化。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为增长提供了底层支撑。上半年,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达 28.5 亿元,占营收比重 18%,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重点投入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公司在研管线中,处于 Ⅲ 期临床及以上阶段的新药达 15 个,其中 2 个小分子创新药已向美国 FDA 提交上市申请,预计 2026 年有望在欧美市场实现突破。这种 “研发一代、上市一代、储备一代” 的产品梯队,为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创新药出海的路径选择:从 “借船出海” 到 “自主航行”
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出海策略经历了从 “合作授权” 到 “自主运营” 的演进,形成了多层次的国际化布局。在初期阶段,通过 License-out 模式与国际巨头合作,借助对方的销售网络快速进入海外市场。2025 年上半年,与默克合作的 SHR-1701(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在欧美市场的 Ⅲ 期临床推进顺利,恒瑞医药因此获得 1.2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种模式在降低海外临床风险的同时,也为公司积累了国际市场经验。
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自主出海成为重要补充。公司在新加坡、美国设立的子公司已建立起本地化的销售团队,重点推广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等优势产品。在东南亚市场,通过与当地连锁药店及医疗机构合作,构建了覆盖 10 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卡瑞利珠单抗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肿瘤用药市场份额已达 5%-8%。这种自主运营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但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长期来看更有利于品牌国际化建设。
国际化的另一重要路径是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恒瑞医药有 5 个创新药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 Ⅲ 期临床,其中 SHR-2554(一种新型 ADC 药物)的国际 Ⅲ 期临床覆盖欧美、日韩等 15 个国家的 120 家研究中心,计划入组患者 1200 人,若试验成功,将同时满足中国、美国、欧盟的上市要求,实现全球同步上市。这种 “全球同步研发、同步申报” 的模式,可缩短创新药在不同市场的上市时间差,最大化产品生命周期价值。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在竞争与变革中保持优势
尽管业绩表现亮眼,恒瑞医药仍面临来自内外的多重挑战。国内创新药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是首要压力,PD-1 抑制剂、ADC 药物等热门领域已出现多家企业同台竞技的局面,价格战导致部分创新药的年降幅达 15%-20%。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卡瑞利珠单抗的终端价格较 2023 年下降 30%,虽然通过销量增长部分抵消了价格压力,但仍对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与文化差异构成另一重挑战。欧美市场对创新药的临床数据要求更为严苛,恒瑞医药的某款创新药因临床终点设置未能完全满足 FDA 要求,导致上市申请被延迟,额外增加了 6000 万美元的补充试验费用。同时,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面临来自印度药企的低价竞争,其仿制药价格较恒瑞的创新药低 50% 以上,需要通过差异化的适应症布局与学术推广建立竞争壁垒。
为应对这些挑战,恒瑞医药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在国内市场,通过 “创新 + 国际化” 双轮驱动,拓展创新药的适应症范围,卡瑞利珠单抗已在国内获批 9 个适应症,覆盖肺癌、肝癌、食管癌等多个癌种,通过增加患者基数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在海外市场,加强本地化团队建设,聘请具有国际药企经验的高管负责区域运营,同时与当地学术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提升产品的学术影响力。在研发端,聚焦 FIC(首创新药)与 Best-in-class(同类最优)药物,减少 me-too 类药物的投入,上半年新增的 5 个研发项目均为 FIC 或改良型新药,提高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机遇
恒瑞医药的半年报业绩,为中国创新药企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创新药的国际化是突破国内市场天花板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内医保控费常态化,海外市场将成为增长的重要增量;其次,研发投入的持续性与精准性至关重要,需要在热门领域与差异化领域找到平衡,避免同质化竞争;最后,国际化路径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产品特点与目标市场选择合作授权或自主运营,降低拓展风险。
未来,恒瑞医药的增长将依赖三个关键点:一是核心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持续突破,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准入,若 2026 年有 1-2 个创新药在欧美获批,国际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 20% 以上;二是研发管线的顺利推进,预计 2025-2027 年将有 8-10 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营销模式的创新,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学术推广效率,公司正在搭建的 “肿瘤诊疗生态圈”,整合医生、患者、药店等多方资源,有望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在全球医药市场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中国创新药企,正从 “中国新” 向 “全球新” 跨越。这种跨越不仅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更需要精准的市场策略与国际化的营销能力。对于希望在创新药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 将提供市场定位、品牌建设、国际化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助力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