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3 日,深耕电力系统智能监测领域二十余年的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山大电力”)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助力发展的新阶段,更折射出我国电力行业在 “双碳” 目标与 “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推动下的深刻变革。作为电力智能监测细分赛道的领军者,山大电力的上市融资与战略布局,为行业从 “传统电网” 向 “智能电网” 的转型提供了典型样本。
一、深耕电力智能监测:技术积淀构筑行业壁垒
山大电力自 2001 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电力系统智能监测细分领域,通过长期自主研发构建了系统级技术优势,其产品体系贯穿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
在核心产品方面,公司的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时间同步装置等均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这些产品的技术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实现电力系统 “看得清”,通过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捕捉故障或异常信号;二是保障 “反应快”,借助智能化算法缩短故障定位与响应时间;三是支持 “调得准”,为电网调度提供精准数据依据。这种 “感知 - 分析 - 决策” 的全链条能力,构成了现代智能电网的底层技术支撑。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指出,我国电力系统正经历从 “传统电网” 向 “智能电网” 的深度演进,山大电力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稀缺技术积淀,不仅国内领先,更适配了新型电力系统对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需求。这种技术壁垒带来了稳健的业绩增长: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4.78 亿元增长至 6.58 亿元,净利润从 0.77 亿元提升至 1.27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 13% 以上,印证了其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
从行业发展脉络看,山大电力的成长同步伴随我国电力设备国产化进程。早期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监测、控制类设备)高度依赖进口,而如今已实现基本国产化,公司作为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深度参与了这一替代过程,其产品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国产设备在可靠性、先进性上已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能力。
二、战略延伸:从电力监测到新能源领域的布局逻辑
在巩固电力智能监测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山大电力近年来逐步向新能源领域延伸,形成了 “电力监测 + 新能源” 双轮驱动的业务架构,这一布局既顺应了 “双碳” 目标下的产业趋势,也拓展了公司的增长空间。
其新能源业务主要涵盖两大方向:一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二是储能系统。通过这一延伸,公司构建了从产品研发、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及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 “设备供应商” 向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转型。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认为,这种产业链延伸能力使山大电力能够快速响应 “新型电力系统” 的改造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从行业逻辑看,新能源业务与电力监测主业存在天然协同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普及需要电网具备更强的负荷监测与调度能力,而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则依赖高精度的状态监测技术,山大电力在电力监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可直接赋能新能源业务,降低跨领域拓展的成本与风险。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其新能源业务在起步阶段便具备技术优势,为后续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三、上市募资:聚焦 “纵横结合” 的战略升级
此次登陆创业板,山大电力拟募集资金 5 亿元,投向五大方向:电网故障分析和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生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生产项目、分布式发电源网荷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一募资布局体现了 “纵向深化优势 + 横向拓展边界” 的战略逻辑。
在纵向深化方面,电网故障分析设备与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的扩产,旨在巩固公司在电力监测领域的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明确提出 “基于国产芯片的设备产业化”,这一方向既响应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也通过核心部件国产化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能力与技术自主性。研发中心项目则聚焦底层技术储备,针对下游市场潜在需求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确保技术领先性。
在横向拓展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与源网荷储系统的投入,是对新能源业务的重点加码。其中,源网荷储系统(整合分布式发电、电网、负荷、储能的协同系统)的研发,直指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一体化” 的核心需求,标志着公司从单一设备供应向系统级解决方案的升级。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分析,这种布局使山大电力有望从细分设备供应商,成长为面向未来电力系统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
从行业变革趋势看,电力系统正从 “中心式发电 + 线性输配” 向 “分布式发电 + 双向互动” 转型,募资项目的投向与这一趋势高度契合,通过强化电网智能化与新能源接入能力,抓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历史机遇。
四、行业启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企业成长路径
山大电力的发展轨迹为电力行业企业提供了多重启示,其核心逻辑在于把握 “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中的三大关键词:智能化、新能源化、协同化。
智能化是基础,要求企业在监测、感知、调度等底层技术上形成积累,这是参与电力系统升级的入场券;新能源化是方向,充电桩、储能等业务的拓展不仅顺应 “双碳” 目标,更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协同化是关键,通过主业与新业务的技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
对于行业而言,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具备技术积淀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山大电力的上市与募资布局,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行业向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的缩影。
深入理解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的资本运作和投资并购逻辑,对于把握行业机遇至关重要,相关研修班课程(https://www.bjs.org.cn/c/16516.html 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高级研修班)可为从业者提供系统性视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