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于 2024 年 9 月 24 日落地以来,至今已历经半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为 A 股并购重组市场带来了显著变化,诸多数据及案例清晰地展现出市场的新动态与新趋势。
市场活跃度显著攀升
根据Wind 数据,以公告最新披露日为统计口径,从 2024 年 9 月 24 日至 2025 年 3 月 23 日,A 股上市公司累计更新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达 189 单。这一数据直观地表明,并购市场的活跃度正处于持续上扬的态势。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索莉晖指出,“并购六条” 为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培育新动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极大地激发了 A 股市场的并购重组活动,充分彰显了政策对市场的强大驱动效应。
新质生产力领域交易活跃
“并购六条” 实施后,并购重组市场特色愈发凸显,其中 “硬科技” 领域的并购活力尤为突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为例,在政策发布后,各类资产交易数量接近 500 单,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同比增长近 300%。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约六成的交易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在新能源领域,诸多企业积极布局。2 月 26 日,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邦道科技有限公司 10.00% 的股权。3 月 10 日,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公告称,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事项已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公司将以这种方式收购江苏恒义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44.00% 股权,以此强化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布局。
地方国资战略布局
在“并购六条” 发布后,地方国资在资本市场的动作频频,众多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变更为国资。从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电子和电力设备等对科技硬实力要求较高的领域占比较大。比如,半导体封装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产 EDA 软件的领军企业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迎来了国资实控人。不仅如此,在基础化工、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也出现了大量国资入主的案例,这对于促进上市公司产业与地方发展的协同效应具有积极意义。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俞铁成建议,地方政府可先并购一家龙头企业,借助该企业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从而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深圳高禾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则表示,在硬科技领域的并购中,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产业链并购,交易双方都需具备共同的发展目标,并且在并购后的长期研发投入、团队建设等方面达成一致认知。
产业并购趋势深化
“并购六条” 发布后,A 股并购重组市场中产业并购的趋势愈发明显。上市公司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发展。刘盛宇提到,近半年来,并购市场的活跃度大幅提升,特别是对于买方而言,对并购的信心和预期都有所增强,许多公司积极在市场中寻找符合自身战略发展需求的标的。
头部企业引领整合
头部上市公司纷纷立足主业,加快整合步伐。以券商行业为例,截至目前,“国泰君安 + 海通证券” 通过换股实现了吸收合并,“国联 + 民生” 也正式完成合并,浙商证券成功竞得国都证券 3000 万股拍卖股权,湘财股份则计划跨界吸收合并大智慧。联储证券报告显示,无论是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行业龙头的大市值上市公司凭借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金实力,多年来一直是 A 股并购市场的核心力量。同时,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也积极行动,通过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资产,加强资源整合,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1 月 20 日,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以 51.94 亿元收购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100% 股权,若此次并购成功,将成为钨金属矿产行业整合的典型案例。
跨界并购崭露头角
政策明确支持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并购六条” 提出,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以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进程。在此政策推动下,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的案例不断涌现。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 “并购六条” 发布半年以来,已有超过 30 家公司宣布进行跨界并购。这些交易的标的大多集中在新质生产力范畴,尤其是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上市公司追逐的目标。例如,主营酒类销售的广东群兴玩具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转型收购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业务;从事裘皮生产的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收购进入数据行业;百货零售企业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跨界收购功率半导体公司;主营水泥和燃料油销售的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则打算通过收购进军光伏材料领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并购六条” 在鼓励上市公司产业整合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上市公司可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度开展跨界并购,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迅速点燃了市场热情。
并购交易方式灵活多样
在“并购六条” 的鼓励下,市场上出现了众多采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结合现金支付的差异化对价并购重组项目。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交易的灵活性,有效减轻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资金压力,还进一步向国际化、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解决方案靠拢。记者注意到,在 “并购六条” 发布后,不少科技行业上市公司在实施并购时,对定向可转债这一支付方式表现出浓厚兴趣。上海新相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富乐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均发布公告,将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支付方式之一。展望未来,索莉晖认为,目前国际市场中由投资机构发起的并购重组项目较为活跃。随着更多政策红利的释放以及标杆性项目的出现,私募投资基金在国内并购重组中的参与度将持续提高。同时,随着上市公司国际化布局的推进,跨境并购也将呈现增长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