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启动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3 月 11 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为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支持科技创新,增强制度包容性

会议强调,要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近期,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将用好用足现有制度,积极研究、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其中包括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

这些表态释放了强烈的市场信号,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集聚。

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发展资本市场与支持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对于科创企业应多措并举,提供精准、系统的服务,将有利于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资本市场为科创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科技创新,资本大力支持科创企业,能够带动其他社会资源向科创企业集中,助力科创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企业。

支持科创企业发展需要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完善包容性、适用性的市场制度和“科技-产业-金融” 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首先,要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大有可为。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动“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 等落实落地,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完善发行上市、私募创投等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还需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科技体系。还应考虑对科创企业进行适当的资源倾斜,使更多的科创企业能够享受便利的融资环境。

整体而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极大地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不同的市场板块,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选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科创企业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科创企业集中,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多评估自身价值的渠道,激励科创企业的进取精神,由此,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形成资本支持科创企业和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优化支持政策,促进“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

其次,要通过“募投管退” 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 “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大、风险高,科创企业需要持续投入 “长钱”,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的 “耐心资本”,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形成 “长钱长投” 的制度环境。

应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创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拓展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推动中国科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 目标,通过 “集短钱变长钱,集小钱变大钱”“化储蓄为资本”“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 等方式,资本市场通过高效集聚配置资源,促进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形成 “资本涌入 - 科创企业成长 - 资本获利” 的良性循环。

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启动,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资本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政策,促进“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资本市场有望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期待着在新一轮改革的推动下,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更多科创企业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