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频推货币政策新工具,精准调控助力经济稳增长
发布日期:2024-10-30

今年以来,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支持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新工具。这些新工具不仅丰富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在精准调控、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行推出的第一项新工具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今年4月,央行设立了额度为5000亿元、利率为1.75%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这一举措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该再贷款余额已全部用完,充分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

随后,在5月,央行又宣布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这一政策旨在激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与保交楼“白名单”机制形成合力,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回笼资金,切实履行保交楼法定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其更多项目满足“白名单”条件。

7月,央行再次出手,发布公告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这一举措丰富了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强化了对流动性的双向调节能力。临时正逆回购操作的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有效应对了市场短期流动性波动。

8月和9月,央行连续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分别净买入债券面值1000亿元和2000亿元。这一操作不仅优化了国债期限结构,还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信号作用,实现更好的预期管理。

进入10月,央行在货币政策创新方面再度发力。首先,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一政策有效激发了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的热情,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多家沪深上市公司已先后与银行达成意向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回购或增持股票。

同时,央行还与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并首次开展操作,金额为500亿元。市场普遍认为,互换便利工具将有助于提振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改善社会预期、提振需求。

10月末,央行再推新工具——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这一操作工具主要针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将有利于更好对冲四季度中期借贷便利(MLF)集中到期,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回顾央行今年推出的这一系列货币政策新工具,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深意。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央行通过精准调控,既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又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这些新工具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在支持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央行仍将继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调控市场流动性,助力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市场各方也应密切关注央行政策动态,合理把握市场机遇,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