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专精特新企业正扮演着关键角色,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道路。从辅助重物搬运的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到执行海洋测绘任务的智能仿生鲨鱼,再到可独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盘等复杂操作的具身服务机器人,这些创新成果无不彰显着专精特新企业的创造力与活力。
政策护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 年以来,专精特新企业迎来更强劲的政策东风。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 4 月 18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后续将引导耐心资本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源证券中小盘首席分析师任浪认为,当前专精特新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升级,支持政策的覆盖范围与实施力度不断拓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中流砥柱,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石。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培育1.46 万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 14 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 60 万家。仅人工智能领域,就培育出 40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如今,政策重心正从单纯追求企业数量增长转向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工信部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大力推进“两优化、两促进” 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对 10 余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画像与评估,为企业融资增信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对 31 个省份的企业培育情况开展量化评价,引导地方强化梯度培育与服务。
自去年起,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密集出台专精特新支持政策。以上海为例,4 月 3 日发布的《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商业银行设立规模超 4000 亿元的 “专精特新贷”,其中信用贷款规模超 2000 亿元,并以 “免申即享” 方式,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给予最高 30% 的贴息支持。
在金融支持方面,力度显著增强,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耐心资本凭借其持久性、稳健性和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升级的有力支撑。在广东,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获得深创投、深圳高新投、粤科金融等投资机构的青睐。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产业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运用管理经验助力企业规范运营、加速成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指出,为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向长周期领域,需构建有效的税收激励机制,如对长期持股的创投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梯度培育,构建完善资本生态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日益完善。截至4 月 21 日,A 股 市场已有 1965 家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分布于工业、信息技术、材料、医疗保健等核心行业。
在汽车零部件、化学制品、专用设备等领域,众多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长为行业龙头。
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充分发挥“蓄水池” 功能,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迈向 A 股市场。我国已建成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 “专精特新” 专板,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为例,截至 4 月 21 日,北京 “专精特新” 专板企业数量达 568 家,涵盖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等不同层次。
专精特新企业始终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在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上成果斐然,有力提升了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据开源证券统计,截至2024 年 12 月底,A 股 市场主板 215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 20079 项,平均每家超 93 项;发明专利授权量 8308 项,平均每家超 38 项,展现出深厚的技术底蕴。
银河证券分析师范想想预测,随着资本市场服务链进一步贯通,专精特新企业有望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