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新路径:强化“造血”功能,破解融资难题
发布日期:2025-02-08

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近日,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在于培育其“造血”功能,即提升小微企业的自身经营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观点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然而,由于信用风险高、贷款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普遍问题,小微企业始终面临融资难题。尽管国家多措并举不断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有专家指出,金融“输血”只是助力手段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需要做好知识产权质押、减税降费等产业政策协同,共同激发企业创新潜力与发展动能。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需要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经营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机构通过完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财务韧性、融资条件,不断增强小微企业应对风险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高达14.98%,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更是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然而,要服务好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仅凭金融“输血”还远远不够。小微企业融资一直面临“三无”窘境,即无报表、无信息、无抵押,同时存在“三高”特点,即高成本、高价格和高风险。这使得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时面临重重困难,服务边际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强化小微企业“造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需要进一步提振宏观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的土壤。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扩大内需等措施,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和持续向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小微企业需要恪守公平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竞争中享有与大企业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同时,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也应坚持商业行为范畴,不应一味迎合小微企业发展,过度降低信贷标准,导致潜在风险。

最后,小微企业应加强自身经营实力,培育“造血”功能。这包括提升技术、人才、管理等核心要素,促进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金融机构也应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禀赋,为小微企业建立提升经营能力的平台,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资源、人才共享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这一举措将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有助于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强化金融“输血”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小微企业“造血”功能,提升其自身经营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逐步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微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