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告
  • 代码 简称 发行价 上市日
  • 920029 开发科技 30.38 2025-03-28
  • 920108 宏海科技 5.57 2025-02-06
  • 920116 星图测控 6.92 2025-01-02
  • 920082 方正阀门 3.51 2024-12-26
  • 920106 林泰新材 19.82 2024-12-18
  • 920098 科隆新材 14 2024-12-05
  • 920128 胜业电气 9.12 2024-11-29
  • 920060 万源通 11.16 2024-11-19
  • 920111 聚星科技 6.25 2024-11-11
  • 920066 科拜尔 13.31 2024-10-31
改革东风劲吹,资本市场赋能科创企业腾飞
发布日期:2025-03-17

在当下的资本市场格局中,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动态正在重塑其生态。傲拓科技成功迈出关键一步,其IPO 申请被上交所欣然受理,一举成为本年度首单叩响科创板大门的企业。与此同时,永杰新材在上交所主板顺利登场,汉朔科技也于深交所创业板开启新征程,华汇智能的 IPO 申请也获得北交所受理。这些科技创新企业的加入,如同一股股清泉,持续提升着中国资本市场的 “科技含量”。

业内专家敏锐洞察到,随着“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以及 “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 等改革措施稳步落地,资本市场在制度层面对于科技创新的接纳度与适配性正逐步增强。这一积极转变,犹如为优质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架起了一座通往融资的桥梁,为它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资源加速向“硬科技” 汇聚

资本市场已将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进步视为核心使命。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的火热态势中,便能清晰地看到其在引导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截至3 月 16 日,今年已有 18 家企业成功完成 A 股 IPO。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材料、医疗等板块成为了企业上市的热门领域;从上市板块的选择来看,有 4 家企业登陆科创板,7 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这两者占比超过六成。这一系列数据有力地表明,金融 “活水” 正源源不断地流向硬科技领域,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泰君安证券新股研究首席分析师王政之指出,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特别是“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这无疑释放出了极为积极的信号,彰显了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坚定支持。基于此,王政之预测,在未来的 A 股市场中,科创企业将成为上市的主力军。

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认为,在严守上市公司质量关、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政策导向下,新股发行遵循着兼顾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逆周期调节原则,以确保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显著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对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进行改革优化。证监会党委也强调,要增强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全力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综合各方信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大力推动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的大背景下,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指出,融资端政策将持续发力,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具体举措包括推动股市制度的完善,使其对科技企业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加速金融产品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科创领域;进一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联动,完善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

证监会关于“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 的最新表态尤为引人关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方面,这将极大地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那些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和巨大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开辟直接融资的通道;另一方面,通过鼓励这类企业上市,能够有效激发市场对高科技行业的投资热情,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身创新领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

此外,监管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跨境互联互通” 等举措,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融资,助力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预计,结合实际情况,境外上市备案效率将持续提升。

增量资金蓄势待发

投资与融资犹如资本市场的两翼,只有两者协同发展,资本市场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投资端改革的加速推进,将促使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有望推动投融资协调发展,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胡知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激发市场活力,还将推动资本市场朝着 “新”“稳”“质” 的方向稳健发展。

近期,A 股市场分红、回购、增持现象屡见不鲜,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推出分红计划或发布回购增持公告。以东方雨虹为例,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调整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并且还计划在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后推出 2025 年中期分红预案,以确保投资者回报水平的稳定。

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空间依然广阔。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分析指出,通过放宽投资比例限制、优化考核机制等措施,2025 年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新增入市资金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元。未来,更多增量资金正蓄势待发。吴清透露,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将尽快出台;证监会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的比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