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消费市场的多元格局中,“谷子经济” 正以一种独特且迅猛的态势强势崛起,逐渐成为拉动消费增长、重塑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这一新兴经济形态的走红,不仅为传统消费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思路,更在文化与商业的交融中,开辟出一片充满潜力的发展新蓝海。
一、“谷子经济” 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谷子” 一词,并非指传统农作物,而是英文 “goods(商品)” 的音译,专指动漫、游戏、影视等热门 IP 衍生出的周边产品,涵盖徽章、海报、手办、玩偶等丰富品类 。近年来,“谷子经济” 市场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 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 “谷子经济” 市场规模达 1689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40.63% ,预计到 2029 年,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 3089 亿元 。如此显著的增长速度,使其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谷子经济” 的上游主要聚焦于 IP 的开发与运营。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优质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IP 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活水。无论是国外经典的迪士尼系列、宝可梦系列,还是国内近年来火爆出圈的《原神》《王者荣耀》《斗罗大陆》等,强大的 IP 为谷子产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吸引着大量粉丝为之买单。中游的生产制造环节,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工艺水平。高精度模具制作、3D 打印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手办、徽章等产品能够更加精准、细腻地还原 IP 形象,极大提升了产品的观赏性与收藏价值。下游的市场销售渠道则呈现出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线上,电商平台为谷子销售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消费者可以便捷地选购来自世界各地的心仪谷子;线下,除了传统的杂货文具礼品店,垂直类 “谷子店” 如黑扎咔 HEYZAKKA、IPSTAR 潮玩星球等纷纷涌现,不断拓展市场版图。同时,二手交易市场也因谷子的限量发行、盲盒及成套销售模式而蓬勃发展,像日本的 “煤炉”、国内的闲鱼和转转,以及更为垂直的次元仓、三月兽等平台,在满足消费者收藏与交换需求的,进一步活跃了市场。
二、“谷子经济” 破局传统消费的关键因素
(一)政策助力:为新兴消费注入发展强心针
在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宏观政策导向下,文化和旅游领域成为重要发力点,IP 消费得到大力支持与推动。《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 “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IP)相互转化”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着重强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IP)品牌,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 。这些政策为 “谷子经济” 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促使资本、人才等资源加速向该领域汇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二)消费群体迭代:“Z 世代” 引领消费新潮流
“Z 世代”(1995 - 2009 年出生)逐渐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模式为 “谷子经济” 的兴起提供了肥沃土壤。这一群体成长于数字化时代,自幼沉浸在动漫、游戏等文化氛围中,对各类 IP 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与深厚的情感连接。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Z 世代” 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个性化表达、自我认同以及情绪价值的获取。谷子产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情感属性,正好契合了他们的需求。通过购买和展示喜爱的谷子,“Z 世代” 能够在社交圈层中彰显个性,表达对特定 IP 的热爱与忠诚,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与满足。据相关调研,在 “谷子经济” 的消费群体中,“Z 世代” 占比高达 95%,其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达 61.39% ,且超 50% 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月收入集中在 5001 - 15000 元区间,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的消费偏好与行为有力地拉动了 “谷子经济” 的增长。
(三)文化产业繁荣:丰富 IP 资源支撑市场发展
全球范围内,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化娱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为 “谷子经济”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 IP 资源。以动漫产业为例,日本动漫凭借独特的风格与精彩的剧情,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像《海贼王》《火影忍者》等经典作品持续输出影响力;而中国动漫产业同样发展迅猛,产值已突破 3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 30% ,网络动漫用户规模接近 5 亿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国产佳作不断涌现,国漫的市场认可度与影响力日益提升。游戏产业方面,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双双实现显著增长,《王者荣耀》《原神》等热门游戏不仅在玩法上推陈出新,其构建的宏大世界观与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影视产业也不甘落后,好莱坞大片与国内各类题材影视作品百花齐放,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这些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将一个个优质 IP 推向全球,吸引大量粉丝,进而转化为 “谷子经济” 的强大消费动力。
(四)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与营销的全面升级
在制造技术层面,3D 打印、高精度模具制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谷子产品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新高度。如今的手办制作,能够精细到角色的发丝、服饰纹理,栩栩如生地呈现 IP 形象;徽章制作采用珐琅、烤漆等多种工艺,色彩鲜艳、质感上乘。在营销技术领域,电商平台的普及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宽了谷子产品的销售渠道,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心仪商品。社交媒体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更是让谷子产品能够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网红推荐、KOL 种草等手段,使得一些热门谷子迅速走红,极大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与销量。例如,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一款新推出的热门 IP 谷子,通过网红的展示与推荐,短时间内就能引发大量粉丝关注,订单量随之暴增。
三、“谷子经济” 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一)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谷子经济” 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 “Z 世代” 群体,为消费市场开辟了全新的增长路径。其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从 2023 年的 1201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689 亿元 ,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与就业机会。无论是 IP 开发运营、产品生产制造,还是销售渠道拓展、物流配送等环节,都因 “谷子经济” 的兴起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谷子经济” 的发展促使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商品的功能性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商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以及个性化体验。从购买普通商品转向收藏具有特定 IP 属性的谷子产品,这一消费行为的变化,反映出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精神文化型消费的升级趋势。这种升级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也对整个消费市场的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企业不断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设计与营销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三)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
谷子作为文化 IP 的实体化载体,在销售与消费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通过购买和分享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谷子产品,消费者能够接触和了解到多元的文化元素。例如,国外经典动漫、游戏 IP 的谷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意与魅力;而中国国产优质 IP 的谷子产品,如《原神》等,在海外市场的热销,也将中国的文化元素与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元共生与繁荣发展。
四、“谷子经济” 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IP 多元化与精品化发展
未来,“谷子经济” 的上游 IP 开发将朝着多元化与精品化方向迈进。一方面,除了现有的动漫、游戏、影视 IP,更多领域的文化资源将被挖掘与开发,如传统文化、小众艺术、科普知识等,都有可能转化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 IP,为谷子产品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素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IP 开发运营方将更加注重 IP 质量的提升,打造具有深度内涵、独特风格与广泛影响力的精品 IP,以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二)技术融合创新持续深化
在制造环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个性化定制。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快速生成产品设计方案,并利用 3D 打印等技术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在营销环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 VR 设备,身临其境地参观虚拟的谷子展览,与产品进行互动;AR 技术则可让消费者在现实场景中直观地看到谷子产品的虚拟展示效果,提升购物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三)市场拓展与国际化进程加速
国内市场方面,随着 “谷子经济” 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受众群体将进一步下沉至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同时,“谷子经济” 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跨界融合,如与餐饮、文旅、教育等行业结合,拓展消费场景,创造更多消费可能性。国际市场上,中国的 “国谷” 凭借优质的内容、精湛的工艺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正逐渐在海外崭露头角。未来,国产 IP 谷子将加速出海步伐,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进一步推动 “谷子经济” 的国际化发展。
“谷子经济”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深刻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格局。它不仅为传统消费带来了创新变革的思路,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桥梁。若企业希望在这一新兴消费领域中把握机遇,制定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推荐关注 **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该课程将系统剖析营销实战技巧与增长战略规划,助力企业在 “谷子经济” 等新兴消费浪潮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