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了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吴清主席明确表示,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不断筑牢股市健康发展的根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更加成熟、稳健的新阶段。
回顾过去一年,资本市场的变革令人瞩目。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的指引下,证监会联合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修订了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了“1+N”政策体系,对基础制度和监管逻辑进行了系统性重塑。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使资本市场焕发出了积极的、深刻的变化。
在谈到未来资本市场的工作重点时,吴清主席提出了四点核心策略。首先是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特别是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改革,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吸引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中。这无疑是针对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准施策。
其次是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吴清强调,要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及逆周期调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并通过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不断引入新鲜血液,增强市场活力。这不仅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能增强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监管执法的有效性是另一大关注点。吴清指出,证监会将推动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科技赋能监管力度,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健全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这既是对市场规则的强化,也是对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
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也被提到重要日程。吴清强调,将优化市场定价机制,完善交易结算制度,并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公平、高效、开放、包容。这一系列举措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证监会也明确了对于优质科技企业的支持。吴清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利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支持更多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无疑将激发中国科技创新的活力,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长期资金入市问题也备受关注。吴清指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此,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各部门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各类中长期资金在A股市场的投入将持续增加,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体来看,吴清主席的讲话不仅描绘了资本市场未来改革发展的蓝图,也为广大投资者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强监管执法,提升市场包容性和活力,无疑将为股市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稳定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