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期间,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创新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性进展。“出海” 已成为众多企业拓展业务版图、增强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战略选择。从全球同步开发到本土化运营,从与国际巨头合作到自主突破合规壁垒,中国医药生物企业正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质量为根本保障,在全球医药行业的版图中不断书写 “中国智造” 的新坐标。
近年来,A 股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的出海步伐持续加快,业绩表现引人关注。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A 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公司数量近 500 家;2024 年相关企业境外业务收入达 2690.37 亿元,收入占比为 10.90%,同比增长 11.00%。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 CEO 卢克林指出,“十四五” 期间,中国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出海亮点显著,出海收入与利润实现增长,部分龙头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中国医药生物企业正从 “产品出海” 向 “品牌出海” 实现跃迁。
百奥泰作为以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其出海历程堪称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典型缩影,可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普门科技持续深耕体外诊断和治疗与康复两大领域,自 2019 年上市以来便将国际化战略置于核心位置。2024 年,其国际业务收入达 3.71 亿元,同比增长 14.87%,业务网络已覆盖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的典型代表。其战略框架主要包括:
开拓海外市场,既需要清晰的战略指引,也需要适配的拓展模式。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样化的合作与拓展路径。
普门科技根据不同市场特点,采取了灵活的合作方式:
百奥泰在出海合作中秉持 “不单打独斗,寻找合适合作伙伴” 的理念,形成了清晰的合作逻辑: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医疗市场,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中国医药生物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严格的质量管控,不断铸就长期竞争力。
普门科技高度重视对目标国家市场的需求洞察与科学分析,组建专业市场调研团队,结合海外合作伙伴的一线反馈,精准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核心诉求。基于这些洞察,针对性地调整产品设计、优化技术参数、完善配套服务,为海外客户提供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解决方案。
百奥泰则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达 7.78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04.64%,重点投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生产工艺优化和全球专利布局。其原液生产线规模已达 66500L,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FDA、EMA、ANVISA 等全球核心机构的 GMP 认证,规模化生产不仅能满足全球供应,还能降低成本,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生物类似药市场形成优势。
“出海最大的挑战,永远是不同市场的监管差异。” 百奥泰相关负责人坦言,各国技术要求和审批流程千差万别,企业必须坚持 “就高不就低” 的原则。从研发阶段便建立最高标准,药学研究、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等每个环节都按 FDA 和 EMA 的要求执行,虽增加前期投入,但为后续审批铺平了道路。
普门科技同样面临注册法规门槛提升的挑战,其通过组建并持续完善专职注册团队,跟踪全球主要市场法规动态,提前布局产品合规性研究,并加强与当地法规咨询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注册申报的专业性与效率,确保产品及时满足目标市场准入要求。
对于未来的出海布局,普门科技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资源向海外市场的倾斜力度,将海外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作为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提升产品的国际适配性与技术壁垒,为海外业务持续拓展提供技术支撑。
百奥泰则计划继续优化生产体系,推进更多管线的全球多中心临床。随着药物项目的推进,其知识产权价值逐渐显现,通过转让或许可若干在研药物的海外权益,既能带来可观收入,又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与国际知名药企和国内药企合作,开发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地域覆盖。
中国医药生物企业的全球化之路,从 “产品出海” 到 “品牌出海” 的跃迁,是一个不断积累、持续突破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创新与合规将始终是核心关键词,推动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若想深入了解大健康产业的创新路径与资本运作策略,可参考相关课程:https://www.bjs.org.cn/cc/16516/717.html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