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肥胖人群的持续增长,减肥药行业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根据高盛预测,到2030年,全球抗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机遇,跨国药企与中国本土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一场围绕技术、资本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然展开。
国产减肥药研发迎来重要突破
6月20日,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山药业”)和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生药业”)同日披露了其GLP-1类创新药的最新进展。常山药业的艾本那肽注射液用于减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而众生药业则宣布其一类创新多肽药物RAY1225注射液完成了在肥胖/超重参与者中的III期临床试验首例给药。
近年来,GLP-1类药物因其在减重领域的潜力而备受关注。据开源证券研究报告援引Jefferies等数据统计,预计2031年GLP-1RA类药物的全球销售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美元。目前,全球减肥药市场主要由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主导。然而,随着国产药企的研发提速,这一格局或将发生变化。
市场竞争加剧 差异化创新成突围关键
在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药企正通过多靶点创新和差异化开发策略实现弯道超车。例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GLP-1/GIP双靶点药物HRS9531在Ⅱ期临床中表现出优异的减重效果,治疗36周后,肥胖患者平均减重22.8%,优于现有市场上的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
信达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降糖药物,预计今年在国内上市。此外,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GLP-1/GIP/GCG三靶点融合蛋白已启动Ⅱ期临床,显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GLP-1领域的跨境合作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例如,联邦制药将GLP-1/GIP/GCG激动剂UBT251的大中华区外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获得了2亿美元预付款及18亿美元里程碑金额。这些合作不仅为国产药企带来了资金支持,也为产品“出海”铺平了道路。
未来市场洗牌 技术壁垒决定胜负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指出:“口服药的上市、新靶点的发现以及细分市场机会,都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变数。”未来3年至5年内,减肥药市场将经历一轮深度洗牌,真正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的产品才能最终胜出。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表示:“国内企业扎堆涌入减肥药赛道,反映了行业对减重赛道爆发性增长的共识,但也预示着未来价格竞争加剧的趋势。”
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
减肥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只是大健康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而言,【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提供了系统的学习平台。课程旨在培养一批既懂大健康产业又精通资本运作与变革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详情请访问这里。通过学习,学员能够掌握前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助力企业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
这一研修班特别适合大健康相关产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政府部门处级以上干部,以及专注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合伙人等。课程为期9个月,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2-3天,确保学员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充分吸收并应用所学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