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肥胖人口规模持续攀升,减肥药市场正成为医药行业的 “黄金赛道”。高盛预测数据显示,到 2030 年,全球抗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 1000 亿美元。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跨国药企巨头与中国药企纷纷加码布局,一场围绕技术、资本与市场的激烈争夺战已然打响。
国产研发驶入快车道,抢占市场先机
2025 年 6 月 20 日,常山药业与众生药业同日披露 GLP - 1 类创新药进展,这一事件成为国产减肥药研发加速的标志性节点。常山药业的艾本那肽注射液获得减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批准,且其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正处于专业审评阶段 。众生药业的 RAY1225 注射液则完成了肥胖 / 超重参与者 III 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入组和给药,研发进程稳步推进。
近年来,GLP-1 类药物在减重领域的潜力被深度挖掘。开源证券数据显示,预计 2031 年 GLP-1RA 类药物全球销售规模有望超过 1500 亿美元 。当前全球减肥药市场呈现双巨头垄断格局,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占据主导地位。司美格鲁肽 2024 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 66 亿元,其减重版 Wegovy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区收入约 0.97 亿美元 。招商银行研究报告指出,到 2030 年,国内 GLP-1 药物减重适应症销售规模有望突破 200 亿元,这一广阔前景吸引众多国内药企纷纷入局,目前已有 4 款国产 GLP-1 药物获批上市。
差异化创新破局,重塑竞争格局
在全球 GLP-1 类药物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国产药企通过差异化创新策略寻求突围,在减重效果和代谢调节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江苏恒瑞医药的 GLP-1/GIP 双靶点药物 HRS9531 在 Ⅱ 期临床中表现亮眼,肥胖患者治疗 36 周后平均减重 22.8%,超越司美格鲁肽(13.7%)和替尔泊肽(20.2%)的长期数据,目前已进入 Ⅲ 期临床 。同时,其口服小分子 GLP-1 激动剂 HRS-7535 也获得 Ⅱ 期临床试验许可,多靶点研发策略为其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作为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减重降糖药物,预计 2025 年在国内上市;江苏康缘药业的 GLP-1/GIP/GCG 三靶点融合蛋白已启动 Ⅱ 期临床,众多国产药企在多靶点研发上持续发力。
在跨境合作方面,GLP-1 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联邦制药将 UBT251 大中华区外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获得 2 亿美元预付款及 18 亿美元里程碑金额;翰森制药将 HS-20094 的全球独占许可权授权给再生元 。此外,多家企业通过授权合作或成立海外公司,推动小分子 GLP-1 药物 “出海”,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指出,口服药的上市、新靶点的发现等因素将为行业带来新变数,未来 3 - 5 年,减肥药市场将经历深度洗牌,只有具备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变革的当下,企业如何通过创新与资本运作抢占市场先机?【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为期 9 个月,每月集中授课 2 - 3 天,专为大健康产业企业高管、政府干部及投资合伙人设计,助力学员掌握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核心技能,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