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扩张后逐步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反内卷”成为行业共识。2025年6月,比亚迪、广汽、小米等多家车企联合宣布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标志着产业链协同机制的优化。此举不仅是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响应,更释放出产业生态重构的信号——通过提升供应链资金效率和稳定性,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这一变化虽不直接改变碳酸锂的需求规模,但其背后的产业逻辑正在重塑上游资源市场的预期结构。
账期缩短:改善供应链流动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账期缩短的核心意义在于缓解中小供应商的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并提升其在研发、产能和技术迭代上的投入能力。业内分析指出,这有助于构建更具韧性的汽车产业链,从而支撑电动化长期渗透率的稳步提升。
对于碳酸锂而言,尽管终端整车企业的财务安排不会直接影响锂盐采购量,但整体产业链的稳健性提升,意味着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和电池制造商的资金周转效率得到改善,间接增强了锂产品需求端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碳酸锂价格阶段性企稳,修复性反弹初现
自2025年5月底以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2507)价格从低位回升约4.8%,运行于6万元/吨附近。此轮上涨并非来自供需基本面的显著改善,而是市场情绪修复与前期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张维鑫指出,当前碳酸锂价格已接近部分矿山项目的现金成本线,甚至低于某些项目未来降本目标的成本水平。这种低估值状态为后续可能出现的供给收缩提供了基础条件。
供需格局仍承压,库存高企压制上行空间
供应方面,由于价格反弹刺激冶炼厂复产意愿增强,碳酸锂周度产量回升至1.75万吨高位。需求端则表现疲软,尽管正极材料产量维持增长,但增速有限,叠加电动车终端市场促销加剧、储能需求温和复苏等因素,整体拉动力不足。
王美丹表示,截至6月初,碳酸锂社会库存累计已达13.24万吨,反映出当前供需失衡仍在延续。五矿期货分析师曾宇轲进一步指出,在缺乏政策强驱动或供给扰动的情况下,碳酸锂价格短期内仍将处于底部震荡状态。
未来走势研判:静待供需再平衡契机
展望后市,碳酸锂价格能否走出低迷,关键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供给端是否出现主动减产或矿山惜售行为;二是下游电动化渗透率是否加速提升;三是宏观环境及政策导向是否带来新的外部变量。
目前来看,虽然尚未出现明显的供需拐点,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回归高质量发展轨道,以及锂价逐步逼近成本支撑区间,市场已具备阶段性筑底的技术条件。若下半年出现供给收缩或需求回暖信号,碳酸锂价格或将迎来新一轮修复周期。
如您希望深入了解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中的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策略,欢迎参加【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高级研修班】。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打造,旨在培养一批深度理解绿色低碳产业、熟悉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流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推动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期两年的学习周期,适合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及创业者或投资者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