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反内卷”下的碳酸锂市场:供应链变革与价格博弈的深层逻辑

车企集体缩短账期至60天的“反内卷”行动,引发市场对碳酸锂需求端的关注。尽管中信建投等机构指出此举措对碳酸锂需求无直接影响,但5月底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反弹4.8%、锂辉石精矿价格回升至628美元/吨的现象,折射出产业链情绪修复与供需博弈的复杂图景。当前碳酸锂社会库存达13.24万吨,供应端周产量1.75万吨维持高位,供需矛盾仍待化解,价格短期或延续底部震荡。

供应链账期改革的产业传导效应

车企账期统一至60天的举措,本质是产业链利润分配的重构。此前车企与供应商账期普遍在90-120天,比亚迪等企业的改革使供应商资金周转效率提升50%,某锂电池材料企业测算显示,账期缩短可降低融资成本8-12个百分点,释放约2亿元流动资金用于研发。这种供应链效率提升,间接强化了材料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但对碳酸锂的直接需求增量有限,中信期货数据显示,2025年Q2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的需求增速稳定在18%,与账期改革前持平。

价格回暖的非基本面驱动逻辑

5月底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的反弹呈现典型的情绪修复特征。主力合约2507从5.7万元/吨回升至6万元/吨,锂辉石精矿价格反弹4.7%,但供需基本面并未实质改善:供给端周产量1.75万吨创年内新高,江西某冶炼厂因价格反弹重启停产产线,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5%;需求端正极材料产量环比仅增3%,储能订单增量被电车促销分流,某储能集成商订单量较Q1减少15%。这种“供给增、需求稳”的格局下,价格反弹更似超跌后的技术性修复,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碳酸锂贸易商投机性采购占比达32%,推升短期价格波动。

供需格局的深层矛盾解析

碳酸锂市场的供需错配问题依然突出。供给侧,澳洲锂矿商Pilbara的6月拍卖价虽回落至650美元/吨,但国内盐湖提锂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下,青海某盐湖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将碳酸锂完全成本控制在3.8万元/吨,支撑供给端高弹性。需求侧,动力电池装机量受车企降价促销影响,6月排产环比持平,而储能招标虽增长20%,但中标价格同比下降18%,压缩材料采购预算。这种情况下,社会库存连续8周累积,至13.24万吨的历史高位,相当于全球1.5个月的消费量,去库存压力显著。

未来价格的博弈关键点

短期价格走势取决于三大博弈因素:矿山捂货惜售的可能性,某锂矿贸易商透露,澳洲矿山已减少现货出货量30%,试图支撑价格;国内盐湖减产预期,夏季青海盐湖进入丰产期,产量或环比增10%,抵消矿山挺价效应;宏观政策变量,欧盟碳关税调整可能影响锂电池出口,某券商测算,若关税提升至12%,将导致碳酸锂需求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五矿期货指出,在缺乏供给端重大扰动(如矿山罢工)的情况下,碳酸锂价格突破6.5万元/吨的概率较低,60天账期改革对需求的长期支撑需待产业链利润分配优化后逐步显现。

研修赋能:新能源产业链的资本机遇识别

新能源汽车“反内卷”与碳酸锂价格博弈,凸显产业链资本运作的专业性要求。【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高级研修班】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专家与头部锂企CFO联合授课,通过碳酸锂价格波动案例复盘、锂矿投资沙盘推演与产业链政策解读,助力学员在新能源产业链变革中,精准把握碳酸锂等关键材料的投资机遇,成为绿色产业资本运作的专业引领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