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空经济迎来政策与产业共振,万得低空经济主题指数4月以来上涨11.22%,深圳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专项法规,无人机航线累计开通近300条。政策端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民航法修订草案释放红利,产业端深城交、当升科技等企业加速布局,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空管系统、起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投资新风口。
政策红利构建发展基座
国家与地方政策形成支持矩阵。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2月民航法修订草案明确鼓励通用航空,6月深改委文件支持深圳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试点。深圳作为先行者,上线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实现空天地一体化通感设施全覆盖,无人机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为全国提供制度与技术双示范。
地方政府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广东规划2025年建成500个起降点,浙江设立2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庆将低空经济纳入新基建范畴。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政策驱动下,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金融工具加速配套,某省已发行50亿元低空经济专项债用于起降场建设。
产业链全景布局提速
上市公司构建多元赛道矩阵。深城交打造“智能网联+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其无人化交通系统在雄安新区试点中使物流效率提升40%;创益通设立天穹动力,无人机配件产能达50万件/年,供应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当升科技研发的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装车应用,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能量密度达450Wh/kg,较传统锂电池提升35%。
空天地一体化成技术突破口。陕西华达的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应用于无人机防撞系统,检测精度达0.1米;某上市公司的空管系统采用5G-A技术,实现1000架/平方公里的高密度飞行调度,在深圳试点中保障每日3000架次无人机安全飞行。产业链数据显示,2024年低空经济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62%,较2022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商业化应用进入爆发期
低空物流与文旅率先破局。顺丰无人机在深汕合作区实现30分钟医疗物资投递,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40%;三亚直升机观光项目客单价1200元,年接待超6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增收2.3亿元。国元证券测算,2025年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年均增速112%,低空旅游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消费升级新亮点。
基础设施建设成投资焦点。西南证券指出,空管系统与起降场建设将迎来爆发,某轨交信号企业转型低空经济,飞控计算机已适配5家eVTOL厂商,智慧起降场订单金额达8.7亿元。中国银河证券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延伸能力的企业,某公司的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已中标3个省会城市项目,合同总额超5亿元。
投资逻辑与风险前瞻
产业链投资呈现三级分化。上游空管系统、核心芯片环节技术壁垒高,毛利率达55%-65%,某芯片企业的高精度导航芯片市占率达32%;中游飞行器制造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凭借适航认证优势获取70%订单;下游场景运营依赖流量入口,某物流企业通过无人机配送使履约成本下降28%。
风险与机遇并存。空域开放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某试点城市因审批流程复杂,无人机航线开通量仅达规划的60%;技术迭代风险需警惕,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年提升率达15%,落后技术路线可能被淘汰。但长期看,政策确定性与技术进步将推动行业穿越周期,2025年有望成为商业化应用元年。
研修赋能:把握低空经济黄金赛道
低空经济的政策与产业共振凸显专业资本运作价值。【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针对三大核心需求设计课程体系:解析深圳专项法规的政策红利,掌握低空经济项目的合规要点;拆解当升科技等企业的技术路线,学习产业链估值方法;研讨空管系统的投资逻辑,构建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模型。
课程由中国低空经济联盟专家与头部企业高管联合授课,通过深圳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案例复盘、eVTOL项目路演与政策沙盘推演,助力学员在万亿赛道中精准把握投资机遇,成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的引领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