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监管升级:从流量驱动到合规驱动的行业重塑

2025年6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直播电商正式步入制度化、常态化监管阶段。这一政策回应了近年来该领域频发的虚假宣传、数据注水、售后缺失等问题,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唯流量论”时代终结,合规运营成为行业新主流。

新规背后:平衡发展与规范

近年来,直播电商以年均超30%的增长率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消费复苏和带动灵活就业的重要力量。然而,高速扩张也带来了诸多治理难题。部分主播与机构为追求短期转化率,忽视产品质量、夸大功能描述,甚至通过刷单炒热度制造虚假繁荣,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此次出台的《办法》在延续“包容审慎”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平台、直播间运营者、MCN机构及主播四方责任边界,并细化违规情形与处罚依据。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性约束,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

平台角色强化,多方共治成趋势

作为交易链条的核心节点,平台被赋予更强的责任担当。《办法》要求其完善商家资质审核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内容监测与用户投诉响应能力。同时,对直播间运营者和营销人员服务机构提出更严格的管理要求,推动形成“平台+主播+机构”的协同治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拟探索对违法违规主体实施“流量调控”,这不仅是一种新型监管手段,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对直播经济底层逻辑的理解正不断深化。

合规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提升契机

尽管短期内企业可能面临适应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新规并不会实质性增加合规负担。相反,它将促使企业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增强品牌可信度和用户粘性。对于已具备良好治理结构的企业而言,合规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新优势。

如您希望深入掌握数字营销变革趋势与增长战略制定方法,欢迎参加【首席营销官(CMO)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课程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营销国际协会SMEI联合打造,聚焦品牌出海、产品创新与精细化运营等前沿议题,帮助企业在复杂市场中实现持续增长。为期一年的学习周期,适合市场、销售、品牌等领域的中高层管理者参与,助力提升战略思维与实战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