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新能源携手恒旭资本:源网荷储一体化基金的绿色金融破局

海尔新能源与恒旭资本在SNEC 2025展会签署协议,联合发起源网荷储一体化基金,直击工商业新能源项目资金壁垒。该基金通过“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整合海尔数智化能源管理能力与恒旭资本的投后赋能经验,构建覆盖“发电-储电-用电-售电”全周期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行业数据显示,此类基金可使工商业新能源项目融资成本降低30%,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效率提升50%。

产业与金融的协同破局

工商业新能源项目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融资评估体系缺失”的双重瓶颈。海尔新能源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已服务超2000家工商业客户,其AI能源机器人可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与策略优化,使项目收益率提升18%。恒旭资本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在新能源领域布局15个储能项目,投后管理经验可将项目IRR(内部收益率)提升5-8个百分点。

基金采用“股+债”混合投资模式,首期规模5亿元,重点投向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商业屋顶光伏+储能项目。某试点项目数据显示,基金介入后,企业初期投资压力降低40%,碳减排量达2.3万吨/年,验证了“金融工具+能源管理”的协同价值。

数智化赋能的运营创新

海尔新能源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数智化平台接入超50万监测点,实时优化能源策略;一体化服务覆盖从设计到运维的全周期;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使项目收益预测准确率达92%。这种“硬件+软件+服务”的模式,与恒旭资本的金融解决方案结合后,可将项目融资审批周期从120天压缩至60天。

基金特别设置“碳资产增值”条款,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项目碳减排量,对接全国碳市场。某纺织企业项目通过该机制,年碳资产收益增加120万元,使综合收益率提升至15%,超过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行业生态的重塑效应

源网荷储一体化基金的设立,标志着新能源投资从“单一项目”向“生态构建”转变。据测算,此类基金可带动社会资本以1:4的杠杆投入,预计未来三年将推动10GW工商业新能源项目落地,减少碳排放8000万吨。政策层面,基金符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要求,可享受绿色金融工具创新试点政策。

对行业而言,这种模式破解了“重资产投入”的难题。某园区项目引入基金后,光伏装机容量从5MW提升至15MW,同时配套20MWh储能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从68%提升至89%,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研修赋能:绿色金融的资本密码

海尔与恒旭的合作案例凸显新能源资本运作的专业价值。【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高级研修班】深度解析三大核心模块:拆解源网荷储基金的“股+债”结构设计,掌握混合投资模式的风控要点;学习海尔数智化平台的价值评估方法,构建新能源项目的收益预测模型;研讨碳资产增值条款的法律框架,提升绿色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

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与头部基金管理人联合授课,通过海尔新能源等实战案例复盘、项目路演与政策沙盘,助力学员在双碳战略中,成为连接产业需求与金融资本的复合型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