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拐点。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逼近60%,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成分股普遍走强,A股创新药企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净利润实现由负转正。与此同时,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关键支付方,正在加速构建多元化的药品目录体系,为创新药商业化提供制度性支撑。
这一轮行情的启动,并非单纯依赖资本推动,而是政策、技术和支付机制三者协同共振的结果。在研发能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出海合作频传捷报,仅2025年前五个月,国内已达成24笔创新药跨境授权交易,总金额超过155亿美元。与此同时,政府出台多项文件,包括《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市场化支付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通过建立标准化、动态化的创新药品目录体系,逐步扩大对医保目录外药品的覆盖范围。疾病险、百万医疗险、特病特药险等产品纷纷纳入创新药保障责任,形成多层次的支付结构。此外,保险资金因其投资周期长、风险容忍度高的特性,正以“耐心资本”的角色深度参与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如您希望深入了解大健康产业中资本运作与生态重构的前沿趋势,欢迎报名参加【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课程专为大健康领域决策层设计,内容涵盖产业战略、投融资实务、政策解读及国际经验,帮助学员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提升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通过为期9个月的系统学习(每月集中授课一次),助力企业领导者在变革中抢占先机、引领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